• 47阅读
  • 0回复

去岁,进口香蕉低价倾销,海南蕉暴跌至一两毛钱一公斤。今年,海南蕉、外国蕉“同场竞技”,海南蕉身价翻番——重品质 海南蕉价格坚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13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头条新闻大奖赛

  去岁,进口香蕉低价倾销,海南蕉暴跌至一两毛钱一公斤。今年,海南蕉、外国蕉“同场竞技”,海南蕉身价翻番——
重品质 海南蕉价格坚挺
  本报记者 贺广华
  客商:蜂拥海南竞价抢购
  海南的香蕉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西线高速公路沿线。早些天,记者顺着西线高速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没料到今年海南香蕉的行情这么好,几乎每一个种植大户的身后,都跟着一串内地来的收购商。
  从东方到乐东、三亚,这一个多月时间,外地收购商蜂拥而至。价格最高时每公斤达三五元,市场上海南蕉的价格丝毫不逊外国蕉。这一让海南蕉农做梦也不敢想的价钱,居然也竟有人抢着要。而在去年6月,0.2元1公斤也没人要!如此大的反差缘由何在?
  蕉农:背靠大树注重品质
  去岁的惨败,使海南蕉农认识到:海南蕉要与洋香蕉竞争,品质是根本。而品质的保证来自于管理。过去,相当多的蕉农品质意识淡漠,记者去年在东方、儋州一带采访蕉农时,就曾看到,不少农户对香蕉套袋技术、后期整理技术及包装生产工艺等十分陌生。同时,为片面追求产量,非要等到八九成熟才愿采摘,而国际香蕉产地一般在七成熟时就收获上市了。
  这种无视市场的生产方式,自然要受到市场的惩罚。看到了差距,也就有了追求的目标。目前,海南香蕉加工包装环节的改进有目共睹。常年在海南跑香蕉的上海福地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家桦介绍说,进口蕉的重要优势是外观皮色好,受消费者青睐。海南蕉今年在采摘包装环节上,规范操作标准,无谓的划伤、损耗明显减少。
  品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提高质量,蕉农必须背靠大树。今年,乐东黎族自治县大安乡、福报黎族民族乡的数千蕉农,主动投靠到万钟公司的麾下,万钟公司提供种苗和技术,负责加工和销售,蕉农则按公司要求出工出力。这种公司与农户的合作,既实现了规模的快速扩张,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双方皆大欢喜。
  企业:着手打造联合舰队
  乐东冲坡,本是海南的一个无名小镇,3月24日在此召开了一次香蕉技术展示会,盛况空前:国企来了,民企来了,外企来了,省内种植规模稍大的专业户和公司也来了。据海南日报报道:当晚,小小的冲坡镇“人满为患”,有些香蕉老板无店可住,只能猫在车里过一宿。
  在此次“香蕉会议”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有号召力的香蕉公司一改过去“八仙过海”、恶性竞争的陋习,表达了打造海南香蕉联合舰队的强烈愿望。他们认为,欲与洋蕉争天下,必须联手造大舰。
  海南中海永青公司雄心勃勃欲建香蕉产运销联盟。记者近日从该公司获悉,该公司首期投入3000万元,为种植面积500亩以上的香蕉大户,在地头垫资建设采收包装生产线,实行联合运销。
  国内的两大海运“航母”--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也几乎同时盯上了海南香蕉这块大蛋糕。两家公司先后宣布开辟海南香蕉海上绿色通道,并为此投入巨资进口冷藏集装箱。
  而公司间的强强联手,技术、管理等相互渗透、市场营销网络等资源共享也呼之欲出。有“香蕉大王”之称的东方市祥麟公司总经理张祥麟说,海南蕉的出路在于产业化,在于联合,在于品牌带动。
  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
  中国目前是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香蕉进口国,2001年海南蕉遭遇生死劫,主要是因为美国“地扪”公司大量往中国低价销售洋香蕉。
  这是中国加入WTO前,国产蕉和洋香蕉的一次“遭遇战”。事后,海南省各级政府就此反思,政府在发展香蕉产业中该扮演什么角色,结论是一致的,即服务、引导、协调,而非越俎代庖。
  海南省农业厅厅长肖若海介绍说,今年以来,海南在信息、技术、农资等全程跟踪服务方面比往年做得更加到位;在规范市场行为、保障“绿色通道”、营造良好产销环境等方面下了更大功夫;在引导蕉农建立与大农业相适应的经济组织,及倡导香蕉企业联合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政府的这些行为,有力地推动了海南香蕉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转变观念和作风,虽非一日之功,但在我国加入WTO的背景下,政府从越位的地方复位,从错位的地方正位,从缺位的地方补位,已为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所认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