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五分钱一公斤的榨菜、大葱烂在地头,1.5元一公斤的四季豆俏在市场,菜价怎么成了“跷跷板”?请看——仁川高山蔬菜跟着市场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13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五分钱一公斤的榨菜、大葱烂在地头,1.5元一公斤的四季豆俏在市场,菜价怎么成了“跷跷板”?请看——
仁川高山蔬菜跟着市场转
  王春雷
  连续三年来,浙江省磐安县仁川镇高山蔬菜面积都稳定在2000亩以上,高山蔬菜产业使仁川菜农每年创收数百万元。
  但是,仁川高山蔬菜产业在发展中,却又出现了俏销、滞销两极分化的现象。1999年、2000年,榨菜、大葱5分钱一公斤无人问津,烂在地头;高山萝卜、四季豆却连年走俏市场,四季豆1.5元一公斤仍供不应求。
  仁川高山蔬菜产业一头高、一头低的“跷跷板”现象,耐人寻味。
  市场就是指挥棒
  1999年,磐安县仁川镇黄余田、岭下、柳坡等村种植榨菜80余亩,当年即获丰产,黄余田村菜农杨双龙家的榨菜亩产量超过了3000公斤。
  可由于缺乏市场需求,菜农们遭遇了市场“梗阻”,数百吨榨菜基本烂在地里。“丰收菜”成了“伤心菜”,菜农们初尝市场的厉害。
  吃一堑,长一智。2001年,榨菜、大葱等滞销品种当地已无人再种,而有市场优势的高山萝卜、四季豆、小尖椒、茄子等俏销品种则大有发展。40余岁的杨宅村菜农杨昌财,在黄檀林场租种了数百亩林地,全部种了高山萝卜,自己搞购销,去年赚了一笔。
  平象村菜农曹聪肚仅种了1.3亩四季豆,收入却达到了4000元。在仁川镇天网办事处,有1/3以上的田地都种上了四季豆,农民要把自己的菜田变成“增收田”。
  菜农才是当家人
  发展高山蔬菜,种什么?怎么种?怎么卖?都要由农户自己说了算,这方面磐安县仁川镇也曾有过教训。2000年,该镇发动方山、赤岩前等村菜农发展了120多亩大葱。由于农户此前从未大规模种植过大葱,技术不过关,导致产品不符合规格,加之受大葱主要消费国日本限制进口的波及,仁川大葱卖不动。
  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后,仁川镇政府开始坚持以农户为主体的原则。这样一来,菜农增强了市场意识,成了真正的当家人,菜价上涨菜农高兴,菜价下跌菜农也不会怨天尤人。
  生产上,菜农自主选择,种什么要考虑好市场需求度、气候适宜度、技术掌握度,做到因地制宜。
  仁川镇高山蔬菜产区地处高海拔区域,高山萝卜、四季豆等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上市季节比平原地区迟一个多月。高山萝卜亩产可达2500公斤,利用上市时间差,客户上山收购价较平稳地保持在每公斤0.6元的价格上。2001年,仁川菜农扩种四季豆、高山萝卜大获其利。天网办事处马岭、西产等村300亩四季豆,亩均收入不下2500元,仅此一项菜农增收75万元。
  销售上,仁川镇让菜农自主与购销公司签订合同,实现产销契约化。2002年高山蔬菜尚未下种,仁川菜农的800多亩四季豆已提前拿到了涌金公司、康源公司的订单。800多亩高山萝卜也由仁川菜农购销队统一包销,销路早有着落。
  干部应是服务员
  发展高山蔬菜产业,政府应该担当什么角色?磐安县仁川镇的经验是,干部要当好服务员,搞好示范、扶持和管理工作。
  四季豆、高山萝卜等当红品种,当年都是仁川镇政府引导菜农试种的。2001年镇蔬菜办扶持杨宅村菜农杨根水建蔬菜新品种基地,引种了大棚芹菜、彩色瓜菜等多个新品种。仁川镇党委书记郑坚良说:“尽管新品种试验基地眼前做的是‘亏本’生意,但从长远计,这样的投入是值得的。”
  仁川镇还为本镇高山蔬菜制订了生产标准,应市产品都附有“信誉卡”,产品的生产日期、生产者一目了然。良好的信誉保证,打响了仁川高山蔬菜的牌子。全镇高山蔬菜从品种、规模、种植户、产量、售价,都有跟踪记录。高山蔬菜“户口簿”在手,干部为菜农提供信息、农技服务也更得心应手。
  仁川镇干部还充当购销公司与菜农的中间人,协调产销联系,确保了菜农、购销企业的合法权益,为菜农蔬菜的销售铺好了道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