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建湖农民致富有几手 ●出国学技术 ●自办科研所 ●上因特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13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调查报告

建湖农民致富有几手
  ●出国学技术 ●自办科研所 ●上因特网
  崔世才 金伟忻
  阳春三月,江苏省建湖县100多位农民纷纷到县中江公司报名,准备赴国外学习果树栽培、蔬菜种植等农业生产技术。这是该县农民求新致富的一个缩影。
  跟“洋专家”学技术
为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出口优势和经济优势,该县瞄准国际市场,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在开发本地特色农副产品的同时,积极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的国外新品种,先后引进美国三色甜椒、樱桃番茄、荷兰豆、非洲芹等20多个优质品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使农产品符合国际标准,该县农民聘请“洋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沿河镇蔺草公司每年聘请日本农业专家马盐先生前来指导农民科学种植蔺草。目前,该镇蔺草面积扩大到4000亩,去年出口创汇518万美元。
  “土专家”办研究所
建湖县每年都要聘请中科院、南农大、省水产研究所、上海水产大学等30多名专家教授,对农民进行常年培训,使许多农民成了“鱼专家”、“蟹状元”、“虾博士”。然而,他们却不满足于此,大胆投资办起了科研所。据了解,眼下建湖农村已涌现各类农民科研所50多家。钟庄镇农民乔元华等人在市、县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在苏北率先创办了水生作物研究所,探索出一整套茨菰早熟栽培新技术,创造了最高亩产1950公斤,平均亩产近1600公斤的奇迹。为把科研成果推广和应用,他们与附近农民签订合同,包产品销售,同时建立起科研发展基金。目前,该镇已有5个村的200多户农民种植以茨菰为主的水生作物,面积达2000亩,每户年平均收入1.5万元。一些农民掌握农业生产技术后,还怀揣技术闯天下。恒济镇农民徐进才,被宝应县天平镇聘为“养殖教育头”。这个镇除每月发给他800元工资外,还按河蟹收成的10%给他提成。
  变跑田头为办市场
建湖农民正由过去的花农、菜农、果农转变为花商、菜商、果商。据统计,该县活跃在流通领域的农民达1万多人。建湖县颜单镇楼夏村农民秦友军通过市场调研,发现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甲鱼、螃蟹、青虾等特色水产品价格比本地高出近1倍,便把承包3年的300亩鱼塘转让给他人,自己购买了一辆增氧车和两艘增氧船,帮助贩运附近6个村的特色水产品,净赚15万元。近湖镇陈堡村农民秦爱超除自己跑市场外,还投资470多万元创办了城北粮油交易市场,每年销售本地粮油1亿多公斤,销售额近7000万元。该县不少农民利用因特网发布农副产品信息,在网上做生意。冈东镇运河村农民徐守军在中国土畜产品网站上设立了自己的蔬菜出口网页。他通过电子邮件与韩国汉城一客商达成了200吨乳黄瓜供货协议。去年他通过因特网已出口蔬菜300吨,创汇50多万美元,并拿到了近3000吨产品出口订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