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妙手回春见真情——布隆迪纪行之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15
第7版(国际)
专栏:连载

妙手回春见真情
  ——布隆迪纪行之三
  本报特派记者 李新烽
  在布隆迪,活跃着一支中国医疗队,他们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一次次从死神手里夺回黑人兄弟姐妹的生命,他们临危不惧、救死扶伤的一段段佳话在当地广为传诵。记者在布隆迪采访期间,就听到“双胞胎诞生记”和“三兄妹脱险记”等动人故事。
  2001年4月,反政府武装进攻距离穆朗维亚省医院不远的政府军分区,双方激战,一连数日枪炮轰鸣。驻该省医院的中国医疗分队在战火中坚守岗位,并在住地悬挂起五星红旗和国际红十字会会旗。13日下午6时,医院急诊室接到22名平民伤员,血染衣衫,大声呻吟,刚刚回到住地准备就餐的中国医生们又急忙赶往医院,立即对他们进行快速输液、包扎止血、清创缝合、夹板固定等急救治疗。抢救中,他们发现其中的3名病人腹腔脏器破裂,伤势十分严重,生命危在旦夕,立即开始对其实施连台手术。两名男子遭手雷轰炸,全身多达36处弹片伤口,小肠和结肠10余处破裂穿孔;女伤员被子弹击穿腹部,结肠基本断裂,肠系膜破裂,手术中两次测不到血压。经过9个多小时的紧张抢救,3台手术顺利完成,伤员也在中国大夫的精心护理下很快康复。
  事后才得知,这3名重伤员是兄妹三人,家住附近山村,父母早亡,在这次武装冲突中,他们家的房屋被烧,家产遭抢,成为无辜受害者。他们的不幸遭遇牵动着中国大夫们的心,大家将自己节省下来的营养品送给他们。中国医生的医术和爱心深深打动了外国同行,参与抢救全过程的布方护士马尼菲克称赞中国医生“水平太高了”,医院院长热拉汗竖起大拇指夸奖“中国人太可敬了”。康复出院时,三兄妹紧紧握着中国大夫们的手久久不愿离开,热泪禁不住夺眶而出,“谢谢中国大夫,是你们给了我们三兄妹第二次生命,我们将终生铭记。”
  2000年8月4日凌晨4时,一名年轻的产妇被送到穆朗维亚医院,胎儿的一只手已经外露,产妇出血不止,布隆迪助产士束手无策,中国医生闻讯后火速赶赴医院,经诊断为双胞胎,胎儿宫内窒息,产妇子宫破裂,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需要立即进行剖宫产手术。第一个胎儿被取出时没有呼吸,常规处理后仍无见效,心急如焚的中国护士长毅然为婴儿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随之听到婴儿的啼哭声。第二个婴儿来到人世时情况更为严重,不但面色苍白没有呼吸,而且口腔和鼻子溢出混浊羊水,布隆迪医护人员认为婴儿宫内死亡无法抢救,但中国麻醉师发现婴儿一息尚存,急中生智从脐带血管内给胎儿注射强心剂和呼吸兴奋剂,同时不失时机地为婴儿做胸外心脏挤压,清除呼吸道羊水,给氧辅助呼吸,经过40分钟的抢救,婴儿心跳加快,面色逐渐红润,当医生拔掉气管导管时,婴儿的一声啼哭把微笑送到布中两国大夫的脸上。
  两个婴儿得救了,手术台上的母亲还在与命运之神进行着殊死搏斗。中国大夫为患者做静脉切开,快速输入中国援助的人工代血浆,并辅用升压药;同时运用子宫血管分段结扎法止血,遂使产妇转危为安。一个月后,中国大夫们应邀参加了两个小宝宝的满月洗礼仪式,看到两个小宝宝健康成长,大家备感欣慰。当地群众无不说:“这两个孩子的生命是中国医生给的。”
  中国驻布隆迪医疗队由青海省派遣,从1986年至今已是第九批。每批医疗队队员都是从全省各大医院挑选出来的业务骨干,第九批医疗队队长是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李志鹏。近日,李志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激动地说,医疗队是一个吃苦耐劳、团结战斗的集体,他们在战乱中坚守岗位救死扶伤的一桩桩动人事迹赢得了当地人民的交口称赞。(本报约翰内斯堡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