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又见江南清丽地——湖州漫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16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

又见江南清丽地
——湖州漫笔
张锲 王宏甲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湖州在苏杭的中央。这里景色之美,令历代先贤写下了那么多绝妙诗文。元人戴表元有过这样两行诗:“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江南就够美了,阅尽江南而独钟湖州,湖州该是怎样的地方?
  正是江南杂花生树、草长莺飞的季节,我们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湖州。
  悠悠骆驼桥,浩浩黄沙路
  初到湖州,第一天浏览市容,就被市中心的“骆驼桥”和那条与桥相连的“黄沙路”吸引住了。在这绿树荫荫,流水潺潺的江南水乡,怎么会有“骆驼桥”和“黄沙路”这样古怪的桥名和路名呢?我们问同行的湖州友人宋捷,他回答说:“这名是前人传下来的,我小时候,这桥就叫骆驼桥,这路就叫黄沙路。也许是和古代丝绸之路有关吧!”
  湖州有丝绸,历史久远。
  1958年在湖州出土的一小片没有碳化的绢,经中科院测定距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丝织成品。另一位湖州友人陈永昊与同仁写有皇皇大著《中国丝绸文化》,书中深情写道,在世界上,是中国人最早把一种野生昆虫驯化成能为人类服务的“蚕宝宝”。先前我们只对驯化野马、野狗有印象,现在想想,我们的祖先要将一种昆虫驯化成蚕宝宝,那要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
  相传春秋时范蠡携西施隐居在湖州地区做丝绸鱼米生意,成为大富商。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究竟在哪儿?长安只是丝绸的集散地,丝绸之路的真正起点,在江南女子的织机上。所以湖州的先人坚定地把家乡的一座桥名之为“骆驼桥”,并将连接骆驼桥西去的那条路称为“黄沙路”。
  到明朝万历年间,湖州南浔的“辑里丝”在“通番贸易”中声名鹊起,南浔遂发展为烟火万家、舟航辐辏的江南雄镇。1842年后上海成为国际通商口岸,南浔更一跃形成“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黄狗”的近代最大丝商家族群。所谓“象”,是指财产达千万两白银的富豪,“牛”与“狗”指财产达百万两或数十万两者。“四象”之首的刘镛财产达两千万两。据估算,他们的财产总额在六千万两到八千万两,而清政府当时全年财政收入只有七千万两左右。南浔镇这一富豪群体的崛起,令人震惊!
  如此发达的丝绸经济为后人留下什么?我们来到报告文学作家徐迟的故乡——南浔。刘镛的孙子刘承干建的“嘉业藏书楼”,使我们不能不肃然起敬。“嘉业楼”藏书达六十万卷,是中国历史上藏书最多也是最后的一座私家藏书楼。刘承干不仅是藏书家,且广为搜集清代查禁、毁版的书,刊刻出版。鲁迅曾写道,“对于这种刻书家我是很感激的,因为他传授给我许多知识。”刘承干为“保存国粹”不惜散尽家财,到“独溺于书”的地步。1949年后他将藏书楼及藏书和书版都捐给了浙江图书馆。刘家由“丝绸”而起的财富,最后都变成了可以烛照后人的文化遗产!
  南浔有个“名人长廊”,我们走在这琳琅满目的“长廊”里,简直挪不动脚步,最强烈的感觉是“不可思议”。就这么个太湖边上的小镇,明清两代竟出了三十八个进士。到近当代,又出过国立中央大学首任校长、燕京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校长,以及“复旦大学的创办人之一”;还有共和国第一枚洲际导弹总设计师、新型导弹驱逐舰总设计师、第一架飞机设计师、第一颗原子弹研制者等各类著名专家数十人,这些英雄俊杰雄踞长廊,哪一位都不同凡响。
  剑定天下,笔治人心
  湖州以丝绸、湖笔、茶和竹著称。其中的湖笔,更是名扬海内外。湖州的制笔中心善琏镇,当今人口不过三万,年产湖笔竟达四千万支,产值一亿多元,已成为湖州文化旅游产品的一个重要产业。
  在善琏镇,我们瞻仰了“蒙公祠”。湖州人世代尊秦大将军蒙恬为“笔祖”。武将与笔有什么关系?民间传说秦统一后,蒙恬奉命收天下兵器,在湖州善琏村的溪中救起了一位叫卜香莲的姑娘,两人发生了生死情爱。香莲不愿离开家乡,真爱的力量竟使蒙将军留下来与香莲一起制笔。
  “剑定天下,笔治人心”。据说这是香莲姑娘对蒙恬将军的劝诲。毛笔古已有之,是将羊毛捆扎在柳枝上的。蒙恬与香莲加以改进,一是将笔毛脱脂,二是利用当地竹子纳毛于管内。我们无法分辨这主意究竟出自蒙大将军还是出自心灵手巧的香莲,不论是谁,这一“创新”都会令他们双双欣喜异常。
  别小看了这些简单的“创新”,从此全国毛笔为之改容。善琏的农民两千多年来得到一个祖传的“世业”。他们建祠塑蒙恬、卜香莲和蒙公子像,以资纪念。相传蒙恬的生日是农历九月十六,他们便以这一天为笔工节,届时天下笔工纷纷来此尊祀“笔祖”。也许不知卜香莲的生日是哪天,他们就前推半年,定三月十六为另一个纪念日,于是笔工们盛大的纪念活动每年两度,善琏已是“中国笔都”。
  自古,祭祀活动都凝聚着先民的信仰。这一民间纪念活动,表达的是对文化的崇敬。湖州的文化延及子孙,流传千年,绵绵不绝。沈约著《四声谱》,创“永明体”,开格律诗之先河。一代文化艺术宗师王羲之、王献之、谢安、杜牧、颜真卿、苏东坡等,先后在湖州任过太守、刺史、知府等职,留下至今仍脍炙人口的诗文书画。湖州私家藏书不是始于刘承干其人。从沈约藏书过两万册起算,已有一千五百余年,出过上百“藏书家”。这是个了不得的传统。是发达的农桑经济和灿烂的文化相辅相成造就的奇迹。我们在湖州访问期间,曾不止一次问及湖州友人:“文革”期间,嘉业藏书楼是怎样被完整地保存下来的?朋友们回答,南浔也有“造反派”,但无一人敢踏进“嘉业藏书楼”去“破四旧”。为什么?正因为崇敬文化的传统深入人心,才形成一个强大的屏障,牢牢地把守着他们的心灵,以致盖过了当时狂热的“革命”。
  在湖州,我们还了解到这样一件事情:赵孟頫\有一幅长卷流落日本,最近被湖州市用八百万元人民币将这幅画辗转买回,存于银行金库,作为“镇市之宝”。此举看似只反映当地领导者对先人文化的珍爱,更大的意义却在于,对年轻一代产生的激励将是长久的、无价的。正因为他们将文化视为当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才举办了声势浩大的融经济文化于一体的国际湖笔文化节,将文化与经济演绎得有声有色;才倾注心血营造了湖笔博物馆、赵孟頫艺术馆,力图让优秀文化传统传诸后世;才筹措巨资建设了科技文化博览中心,努力使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得益彰。人称江南多才子,浙江子弟的读书成绩已属上乘,湖州全境的高考上线率则连续三年居浙江省前茅。我们怎敢小看湖州的未来!
  经营意识,真正的“黄金水道”
  我们在湖州时,市委书记出外学习去了。市长黄坤明和我们做了倾心的交谈。他为我们描绘了湖州美好的明天和到达那个美好明天的经营之道。他提出了一些如何经营城市的理念,强调说明:经营城市,不求大,但求特。湖州的特色是什么?他说离不开湖、水、山、林、文五个要素。既要保护山水园林城市的自然风貌,又要使传统风貌与现代气息相融合,更要引进经营城市的机制,提高城市品位。
  湖州人反思,蒙恬将军改进的那支笔,已凝聚了“创新之举,文武之合,经营之道”。这“经营之道”包括应用了第一产业的“原料”,第二产业“加工”,并利用第三产业使之“流通”,从而把一支小小的笔推向全国推向国际。今天,该如何才能无愧于祖先?
  湖州也是茶乡,只要想想陆羽长住湖州三十六年写出《茶经》,我们就不敢小看这里的茶叶。这里最负盛名的是“安吉白茶”,早先只发现一株,长在天目山云雾缭绕处,数百年间一户桂姓人家代代相传地守护着它,1980年县农艺师刘益民发现它就是古籍早有记载的茶中极品,开始搞无性繁育,历十年之久,终于使“石女茶”有了后代,如今已繁衍出一万多亩。“安吉白茶”已在国际茶叶博览会上获金奖三连冠。今年4月10日,他们将“白茶王”拿到上海公开拍卖,二两茶竟卖出四万元。
  南浔镇没有森林,却崛起一个“中国最大的胶合板市场”就足以让人惊佩。他们从海外,从有森林的地方引进木材,终于在家乡建成一个木业大市场。在国内许多企业遭遇困境的年月,这里围绕“建材”涌现的各类民营公司如雨后春笋,三合板、家具、五金、陶瓷及各种建筑装饰材料都日益转向规模化经营。这里的绿水碧波被称为“黄金水道”,源源流来的财富使湖州甚至外地人纷纷来此投身经营。去年全国首届地板博览会在此召开,全年交易量达八十亿元。
  南浔人是在这儿卖木材吗?不。他们分明是在卖经商的头脑和智慧。
  经营比生产更重要!在湖州,令我们刮目相看的不是他们今天创出多少经济效益,而是他们正在复苏的经营意识。这种意识,在织里镇农民的身上看得更清楚。
  织里镇曾毁于日军战火。1984年建成公路后才逐渐形成新镇,农民仍然很穷,不少人靠卖血为生。“织里”多能织善绣的巧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她们起初是“缝制枕套”贴补生活,男人们挑着它去推销。镇上的歌谣唱道:“一根扁担两只包,挑着胆量和辛劳,北出山海关,南下椰林岛。”后来不满足于做绣花制品,最后瞄准童装。如今把家乡发展成全国最大的“童装城”。全镇百分之八十的劳动力投入童装产业,年产童装近一点二亿件,全年交易额三十多亿元。大市场极大地呼唤出他们的聪明才智,电动缝纫机,电脑绣花机,取代了脚踏缝纫机和手工刺绣,生产力因之腾跃。去年时兴“唐装”,他们就做“童唐装”,远销到西北汉、唐丝绸之路覆盖过的许多城镇和村庄。如今各地商人纷至沓来,包括港澳和俄罗斯商人。原本悄无声音的织里,正在变成一个崭新的现代工贸城镇,屹立在太湖南岸。
  你听,织里镇的歌谣唱道:“不再孤守田头度光阴,不再苦守灶头伴贫困。”如果仍把自己束缚在有限的土地上,聪明才智就会被囚禁在自己内部。改革需要开放,开放了才会推动深入的改革。何谓“经营”,经营就是解放自己。
  安居乐业,天下稳定之源
  安居乐业,是中国老百姓千百年来的梦想。如果说戴表元所说的“人生只合住湖州”,反映了一位诗人多少带有一点浪漫主义的理想,今天的湖州人则要把他们的家乡建成天下最宜人居住和创业的地方。他们正在努力实施“碧水、蓝天、绿色”的环保工程,要让湖州的阳光、空气和绿水都能发挥效益,并卖出好价格,以利于发展旅游和招商引资。
  他们并非虚言,“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建造的一个个小区都是“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黛瓦,枕水而眠。其中“东白渔潭小区”已获联合国2000年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然而更夺走我们情思的还是我们在这儿看到的“乐业”情景。
  湖州曾有百分之九十的乡镇从事种桑养蚕,全市三个产业工人中就有一个是丝绸业织工。但是,在当今新材料革命中,丝绸产品面临严峻挑战,如何通过科技创新解困,不仅是湖州,也是全国全世界的难题。为此,我们拜访了湖州翔顺丝绸公司,这是一家民营企业,总经理叶嫣嫣几年前与浙江丝绸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发出保健丝绸睡衣系列和蚕丝绒保健保暖内衣,从而激活天然蚕丝潜在的保健护肤功能。自古,人们穿丝绸皆喜其夏日凉爽,现在他们把丝绸的穿戴扩展到冬季,并开发出蚕丝绒睡毯和睡被,这种生物丝织品与人体直接接触所产生的亲和力是化纤和棉产品无法比拟的。他们的部分产品已在中国丝绸博览会上获金奖,并打进美国、日本市场。虽只是一个开端,却是一桩使古老的丝绸焕发出新生的开创性劳动,其前景未可限量。
  在我们将告别湖州时,还得知,在南浔,由一家民营公司投资一点五亿元的生物芯片产业化工程,已在这个镇上全面启动。他们正发奋开发的生物芯片项目已列入国家科技部“超级863”计划。此种最前沿的高技术产业在南浔出现,将容纳许多新一代学业优异的青年,令我们不得不对这个古镇的未来再度刮目相看。
  离开湖州的前夜,我们夜宿太湖边,在一条渔船上眺望太湖晚景,桔红色的晚霞与沿岸亮晶晶的霓虹灯一齐映染着波光粼粼的无垠湖面,我们不禁在心中涌起深深的祝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