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红河:拉力赛场的国际纵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17
第9版(假日生活周刊)
专栏:

红河:拉力赛场的国际纵队
毕功
  网罗了国内最优秀车手的红河车队如赛前人们预料的那样,摘取了2002年“环球赛事杯”武汉亚洲拉力锦标赛、全国拉力锦标赛的冠亚军。赛后,记者想找老板兼车手的麻俊昆采访。车队的新闻联络官面有难色:今晚可能够呛,庆功宴后,麻总还要跟车队里的“国际友人”联欢。
  在新闻联络官那里,记者看到了这份名单:詹家和(红河车队赛事经理,马来西亚人);简子雄(麻俊昆的领航,马来西亚人);麦克(红河车手陈自华的专职技师,澳大利亚人);彼特(红河特聘技师,新西兰人)……20多人的车队从车手、领航到车队经理、维修技师等来自多个国家,堪称拉力赛场的“国际纵队”。
  红河车队是当今国内赛场的“巨无霸”。以车队整体实力而论,红河今年将2001年锦标赛的总冠军、香港“飞车王”陈自华纳入旗下,再加上原来由中国赛车“大哥大”卢宁军、“老板车手”麻俊昆、“飞虎将”文凡组成的“铁三角”,在争夺金杯的路上,大有“撼山易,撼红河难”的味道。
  上海拉力赛,卢宁军、陈自华、麻俊昆相继失手,“川中虎将”文凡依旧“手举大旗旗不湿”应该说是多重保险的最好注解。既然如此,为何在武汉拉力赛上他们又弄出一个“国际化的阵容”,要知道过去的红河车队从管理到领航,一直是国人唱主角。
  对此,车队老板麻俊昆坦言,赛前人员临时变动是部分原因,但强化车队的国际化特色一直是雄风汽车摩托车俱乐部、也是我们的主赞助商红河卷烟厂希冀发展的方向。从1997年介入中国赛车运动至今,从车辆改装,到车手与车队签约,再到俱乐部组织的构建,我们一直寻求的是专业化、国际化路线。但是,在具体技术的规范、运作上,我们仍感到有种“瓶颈”在影响我们快速发展。
  注入海外力量,就是希望通过这种合作,引入新鲜、开阔思路,改变我们过去非专业、非规范性的东西,进而达到与国际的快速接轨。就像这次我们请来马来西亚著名赛事指导简子雄加盟,通过这些日子他做我的领航,我就知道:国际上,还有一种比我们过去报路书更准确、有效的方法。车队维修协调方面,也有更科学、快捷的管理方法。这些都有待于我们赛后好好总结、消化。
  引进国际先进经验,提升车队的整体竞争力,这一思路,也符合车队后援企业红河企业“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理念。记得去年3月,记者在昆明拉力赛前采访云南红河卷烟厂厂长邱健康时,邱厂长便谈道:2000年红河企业的利税达到28个亿、销售收入50亿,已跻身国内烟草业十强行列,涉足的领域包括包装、机械、运输等多个行业。红河发展壮大走的便是多元化、精品化的国际路线。在国际上,赛车是仅次于足球、奥运会的第三大项目。投身赛车是企业实力的体现。“不求最大,但求最好”是红河企业经营的理念,希望红河车队未来也能体现这一点:成为一支国际化车队,一个国际化品牌。(附图片)
  红河车队的陈自华(左一)在武汉亚洲拉力赛、全国拉力赛获冠军后与外国技师合影。(毕功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