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学教”春风拂巴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16
第4版(要闻)
专栏:

“学教”春风拂巴渝
本报记者 崔佳
  最近,记者奔走在巴山渝水间,所到之处,喜见干部群众团结一心,修公路、建水渠、调结构、促增收。“‘三个代表’就是好,干部常朝田坎跑;过去干群常扯筋,现在干群心连心。”永川市农民编创的这首歌谣,已成为巴渝大地崭新风貌的生动写照。
  “入户求诊”找问题真情铺架“连心桥”
  去年11月初,重庆市村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在全市40个区市县全面展开。在市委的统一部署下,广大干部打起背包进村入户,发动宣传,征询意见,指导工作,掀起了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扎实转变作风的新高潮。
  重庆市委书记贺国强先后3次到5个区县的30多个村进行专题调研,召开了9个座谈会。市长包叙定、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云龙、市委副书记刘志忠等也多次到自己的联系点开展调研、宣讲工作。在市委领导的带动下,全市共有18万多名党政机关干部进村入户宣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建立起市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24个,区县(自治县、市)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1342个,乡镇干部基本上做到了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登门入户谈心率达到了90%以上。
  各区市县广泛开展了“入户求诊”活动,各级干部采取多种形式与农民坦诚交流,了解群众所怨所盼,请群众帮助查找突出问题,使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沙坪坝、奉节、巫山等区县的一些乡镇印发了公开信、民情民意征集卡,向农民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大足县在全县481个村召开了听诊会,参加人数7万多人次,收集群众意见2371条;巫溪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等涉农部门开展“百日农家行”活动,上门了解农民所盼。
  村民们欣喜地看到,乡镇领导在机关“遥控指挥”的情况少了,到基层办公的多了;干部在办公室清谈的少了,到田间地头、农家院坝做好事、办实事的多了;过去机关干部下基层“蜻蜓点水”式的工作作风不见了,与农民同吃同住的多了。群众们从心眼里感到,干部的作风确实转变了。
  学教活动求实效干部观念在转变
  重庆市委在村级学教活动开展之初就提出,以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把学习教育活动的立足点放在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村和站所干部的头脑上,确保理论学习取得实效。
  在涉农站所的学习培训过程中,重庆市引导基层业务干部采取“三问”形式反思自身工作:一问为什么交通发达了,反倒同群众的距离远了?二问为什么文化水平高了,反倒不会做群众工作了?三问为什么生活好了,反倒群众意见大了?这“三问”使站所的干部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各区县站所也结合自身存在的差距加强学习,收到很好效果。
  云阳县莲花乡千峰村党支部书记钟世云说:“作为村干部,站起来就应该是一把伞,为群众遮风挡雨,俯下去就应该是一头牛,踏踏实实为群众办事。”这朴实感人的话语,已成为重庆市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共同的庄严承诺。
  扑下身子办实事农村呈现新面貌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最偏远的天山乡思泉村,4公里的出山路修了几年还是半截路。学教活动开展后,乡、村干部多次与邻省协调,村支书和村主任用自己私人房屋作抵押才贷到了修路款。路修通后,当地农民燃起了喜庆的鞭炮,他们指着对面大山说:“那儿就是当年贺(龙)老总的革命根据地,学教活动让我们感到当年的革命军队又回来了!”
  在学习教育活动中,重庆市广大基层干部积极转变作风,为群众办了大量的好事实事,解决了群众所急所盼的一大批热点难点问题。据统计,学教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农村新修和改造公路8706公里,架桥830座,修建塘库和人畜饮水池21700口,渠堰15740公里,架设和改造农村电网50余万公里。基础设施的改善使群众得到了实惠,他们把这些路、堰、桥亲切地称为“致富路”、“学教堰”、“连心桥”。
  “学教”活动中,重庆市认真组织干部一村一村地帮助农民理清发展思路,一项一项地扶持骨干项目,使农民从调整产业结构中得到实惠。据介绍,学教活动开始以来,全市建起示范服务基地425个,科技示范户45337个,扶持了40000户贫困户和受灾户,发展起“公司+农户”的龙头企业1024个,带动起220余万农户调整结构等。
  “学教”活动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也得到了加强,使一大批群众公认信得过的农村能人,走上了村级领导的岗位。“学教”活动中,全市调整、整顿软弱涣散村级班子1393个,调整了村干部2355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