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志愿者之城——美国人退休生活见闻之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17
第10版(国际副刊)
专栏:

志愿者之城
——美国人退休生活见闻之二
本报驻美国记者 刘爱成
  “太阳城——志愿者之城。”看着立于城门口这两行醒目大字,我琢磨着,老人需要帮助,志愿者一定是同情他们的年轻人。让我惊讶的是,志愿者竟然是老年人自己,而且他们无处不在。
  首先,城市治安是由志愿者来维护的。开始我还纳闷,在城里转了半天怎么没见到一个警察,也许这里都是老人,治安好,不需要警察。于是,向站在超级市场外面聊天的三名女士问个究竟。她们笑着说,“这个城市确实没有警察,但有治安官。他们大多是志愿者,穿着制服,带着大檐帽,开着带警灯的车巡逻,行使着与警察同样的权力。你可得小心,他们往往比警察还厉害。”说话间,一辆深黄色带警灯的车真的开了过来,而且停到了我们身边。“需要帮忙吗?”他打开车窗问。“嗯,想问个路……”我故意跟他凑近乎。他拿出一张地图……他脸上的“年轮”和胡子已经告诉我,他是个早已退休的老志愿。问他为什么志愿当警察。他说年轻时就想当警察,只可惜一直没有机会。退休到了这里,志愿者干什么的都有,于是,当番警察过把瘾。
  据说,像这样的老人很多,年轻时没机会干的事和未能实现的心愿,在这里都以志愿者的身份得到弥补和实现。
  城市的公共卫生也是靠志愿者来打扫和维护的。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就有志愿者穿着黄马甲,分批在不同街区扫马路。当地人介绍说,这里虽然有不少老弱病残者,但健康老人还是占大多数。他们退休了,在家闲着难受,出来“志愿”一下,既不会感到寂寞,心里也得到了安慰。
  在一家活动中心,厨房里至少挤了二十个厨师。一问十八个是志愿者。七十六岁的吉姆告诉我,他六十二岁退休后,开始和老伴开着房车到处走,后来发现这里才是老年人真正的家,于是一次性花了六万二千美元,买了一套两室一厅、一百六十多平方米的独立房定居下来。打那以后,他每周两次到这里来帮厨。“我对做饭很感兴趣,尤其喜欢做意大利面食。社区对我们不错,我们也要做点事回报社区。”中心负责人说,来中心帮忙的志愿者实在太多了,他们都觉得自己身体还挺好,很能干,为了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只能让每个人每周有一两次机会。去年该中心的长期志愿者达二百五十人,提供的服务是五万多个小时。
  在一家疗养院,七十四岁的卡雷琪女士在这里义务帮忙达十二年,先后长期照顾过三个行动不便的老人,有两个已经去世。现在她照顾的这名女士是个单身,无儿无女,得了中风,几乎卧床不起,连说话都比较困难。她念她是同乡,无亲人依靠,照顾她已有五年。“我们的年龄相仿,坐在床边,和她一起回忆故乡往事,我们会觉得自己又回到了童年……我还经常给她讲故事,常常等她入睡了才离开。从她身上我得到了安慰,我珍惜这份情感,也更加珍惜自己的身体”。
  在一家医院采访完之后,正要出门,门口一位老人主动走上来问我:“你有车吗?”“有,停在附近的老人研究所门口”。他说他叫本,是这里的志愿者,专候在此用高尔夫球车送人。我说没多远,走过去就行。可他坚持说:“我上班半天了,还没服务过,你就给我一次机会吧。”我看他那么大年纪,便说,“那好,我来开吧”。他看了我一眼:“怎么,嫌我老?”我只好依了他(见图2),并问他多大年纪了。他说,“我只能告诉你,我的生日是明天”。
  到达目的地后,他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看着他远去的身影,我耳边仍萦绕着他的声音:“我的生日是明天。”这或许是所有老年人的心声。我冲着他大声喊道:“本,生日快乐……”(附图片)
  志愿者在厨房里工作。(刘爱成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