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难忘马赛马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17
第10版(国际副刊)
专栏:海外游踪

难忘马赛马拉
本报记者 黄泽全
  甫抵肯尼亚,许多长年在那里生活和工作的中国人热情建议我们去游览马赛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说是“不去马赛马拉,就等于没有到过肯尼亚”。于是,笔者在好奇心理驱使下两次去了马赛马拉。笔者此前曾到过五六个非洲国家的野生动物园,但能够留下经久难忘印象的还是马赛马拉。
  肯尼亚野生动物资源丰富,36个大型野生动物保护区散布在全国各地,但游客最爱光顾的是马赛马拉。马赛马拉位于肯尼亚西南部,距离首都内罗毕250公里,内罗毕市区有多家旅游公司经营马赛马拉旅游业务,备有各种观光车辆,服务让人称心如意。
  早餐后,我们从市区出发,车子行驶大约半个小时,司机说:“现在已经进入东非大裂谷,请你们观赏吧。”东非大裂谷长达数千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不仅气势磅礴,景色壮观,而且因前些年考古学家在裂谷地区发现了35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而轰动世界。车子行驶在谷底公路上,只见远处的青山连绵不断、千姿百态,有的像飘舞的仙女,有的似持杖的老翁,有的如脱缰的野马,随着车子奔驰,那些远山也像一起一伏地跟着赛跑似的;近处则是地势平坦,草木茂盛,在草丛中悠闲行走的长颈鹿、斑马、羚羊等野生动物以及牛和羊,看见我们的车子过来时,便会自动站在原地望着,恰似在给我们行“注目礼”。100多公里长的谷底景观,真是让人目不暇接。
  马赛马拉面积1800多平方公里,向南延伸到坦桑尼亚境内与塞伦盖蒂野生动物保护区连接在一起,形成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动物园。傍晚时分我们抵达马赛马拉,司机说一早一晚是观赏动物的最佳时间,催促我们抓紧时间办理住宿手续,尽快进入园区参观。
  司机兼导游是一位操英语和斯瓦希里语的30来岁黑人小伙子,性情开朗,擅长言谈。当车子开始向园区深处行进时,每当前方出现一种动物,他便停车让我们仔细观看,并详细介绍这种动物的名称、习性及生活喜好等,有时连说带表演,加上风趣幽默的语言,不时地让我们捧腹大笑。进入保护区腹地,眼前丘陵起伏,一棵棵伞状的合欢树稀疏地竖立在枯黄的草原上,许多狒狒蹲在树梢上,开心地嚼着形状像香肠般的果实。保护区内数量最多的野生动物是棕黑色的角马,在淡黄色的草原显得格外突出,有些聚集在山冈上,有些悠闲在河岸边,密密麻麻地一片又一片,每一处至少也有上千匹,阵容十分壮观。司机告诉我们,马赛马拉有100多种动物和500多种鸟类。但两个多小时游览,我们只见到了大象、野牛、犀牛、野猪等几十种动物,没有遇见狮子和豹子,感到甚是遗憾。
  次日清晨,当我们继续游览时,不仅看到了长颈鹿、斑马、穿山甲等,还见到了猎豹、白犀牛等。忽然间,几辆载着各种肤色的游客的汽车飞快地向前方一处聚集。司机一看有“情况”,立刻驱车前往。哇啊!是四大一小的五只雄狮。两只“兽中之王”懒洋洋地趴在草丛中,用惺忪的双眼静静地看着围观的车辆;另外两大一小正在小水池边吮水,仿佛四周没有游人的存在。游人纷纷举起照相机、摄像机,而狮子竟然像老练的演员一样摆出各种姿势,与游人配合默契。
  返回内罗毕途中,司机告诉我们,这个保护区是以东非著名的游牧民族——马赛族及其他们世代所生活的马拉河地区而命名的。他还给我们讲述了许多有关马赛族人迄今为止仍然保持的原始生活状态的轶闻趣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