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人性的搏击与心灵的悲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18
第7版(大地·读书)
专栏:

人性的搏击与心灵的悲歌
张鹰
  朱秀海的长篇小说《音乐会》(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是当前战争小说创作中颇具人性内涵的一部作品。它所表现的是一支抗联游击队从诞生到全军覆灭的故事,与以往表现战争所不同的是,作者将残酷的战争置于一个小女孩金英子的观照之下,并通过一个小女孩的视角加以展现。在女主人公的视角里,有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其一是游击队员们所组成的温情脉脉的人的世界,他们是一群重信义、重承诺、懂得爱与真正对世界充满了爱的善良的人们,他们宁愿自己赴死也要帮助英子实现美好的理想;抗联游击队对于人类的博大的爱不但表现在对于同是受压迫民族的朝鲜少女金英子的以生命与鲜血加以保护上,也表现在对日本俘虏松下浩二的帮助上。在这一点上,作者的分寸把握得当。秋叔叔、汪大海以及刚刚见到俘虏兵时的英子对松下浩二的冷漠、敌视所体现的是被压迫民族强烈的自尊和义愤,即使发现他只不过是一个日本孩子的时候,游击队员们的情感仍然是复杂的。但他们毕竟是一群善良的具有博大爱心的人,正因为对于人类博大的爱使得他们战胜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非常难以战胜的狭隘的民族感情,不但一次又一次地保护了松下浩二的生命,而且将其送出了战争。抗联游击队为了让两个异族孩子活下来而不惜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壮举所谱写的正是人性的赞歌。
  《音乐会》所表现的是战争对于人的毁灭,这种毁灭不仅表现在抗联游击队全军覆灭的壮举和日本侵略者人性的沦丧中,而且表现在对于活下来的人们所造成的永远无法弥合的心灵的创伤中。金英子在抗联叔叔、阿姨们多次的以死相救中终于活了下来,并实现了妈妈生前也是自己在战争中梦寐以求的上音乐学校的理想。然而,当她走进中央音乐学院的课堂时才发现,在战争中所造成的“幻听”的疾病已经彻底毁灭了她的音乐之梦,不但如此,她还失去了享受和平生活的阳光的能力。
  “音乐会”与战争所造成的强烈的对比不但强化了作品的主题,也增强了作品的旋律感和节奏感。翻开《音乐会》,就像真正被作者带进了一场气势雄浑的音乐会中,在那里体验着或激昂或悲壮、或温馨或热烈的生命旋律,这样的《音乐会》将令您终生难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