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铁打的营盘》讴歌“营房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18
第7版(大地·读书)
专栏:

《铁打的营盘》讴歌“营房人”
万厚文
  长篇报告文学《铁打的营盘》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后,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特别受到了部队官兵的喜爱。全书五十余万字,纵横古今说“营房”演变。新中国建立之初“营盘”一片空白。作者以浓笔重彩歌颂了我们的“营房人”风雨沧桑,为三军将士提供了战争依托和生活设施保障的事迹,讴歌了“营房人”用自己的青春、激情、勇气和智慧创造的奇迹,谱写的辉煌。
  “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铁打的营盘》再次印证了法国作家雨果这句至理名言。我军营盘的打造与历史浇铸在一起,不论是临战状态下的干打垒、地窝子、土窑洞,还是以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结构坚固、造型新颖、环境优美为标志的我军现代化的新军营,读者都能从《铁打的营盘》的“门楣”、“基石”上寻觅出共和国军队的历史与未来……
  这本书是总后勤部政治部和总后基建营房部组织,由总后创作室副主任、作家马泰泉带领业余作家赵雁、王虎群历时一年零三个月的采访撰写而成。他们当初曾以为“营房人”就是一群泥瓦匠——然而经过寒冬、酷暑、大江南北地在“铁打的营盘”上滚爬一番后,一茬茬“营房人”史诗般的激情和壮举使他们感受到了肩上的压力;他们遇上了难啃的“骨头”;他们背上了“十字架”!基建营房部门是个科技密集型的行业,是块人才荟萃的领地,不下狠劲儿是没法穿过时间的隧道与“营房人”一起在半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跋涉的。只有拼了!他们放下了安闲,挽袖赤脚下河捞沙,在历史长河寻找鲜活的素材,对沉积太久,蕴藏着“营房人”光彩的砖石瓦块的珍贵原材料全力“复原”,精心打磨,直至历史与现实撞出心灵火花……但是面对成功,作者觉得还有很多遗憾,他们说与真正的“营房人”相比他们算不得是“能工巧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