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老干新枝欲拂云——写在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19
第1版(要闻)
专栏:

老干新枝欲拂云
——写在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
本报记者 龚永泉 顾兆农
  国际小行星中心与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日前发来贺电,为彰显南京大学建校100年来为中国科技文化、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所作出的贡献,正式将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901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南京大学星”。
  百年教泽,十万学子。从两江师范时期“俭朴、勤奋、诚笃”的校风和“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校训,到南高师时期追求“钟山之崇高,玄武之恬静,大江之雄毅”的国士风范;从中央大学时期“诚、朴、雄、伟”的校风,到南大“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校风,薪火传衍,学脉绵延,熏陶了一代又一代南大的师长和学子。
  学科齐全 人才辈出
  1992年1月,江泽民总书记考察南大,题词“把南京大学办成具有国际影响和富有特色的教学科研中心”。如今,南大已突破文理型学科结构,形成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和现代工程与技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
  目前,南大已拥有28个国家重点学科、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3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数量和水平均居全国高校前列。此外,86个研究所、54个跨学科研究中心为创新研究奠定了雄厚基础。以564名教授、465名博导、23位院士、4名国家“攀登计划”首席科学家、36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为中坚的师资队伍,为科研和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论文数曾连续7年位居国内高校首位,迄今被引用论文数也连续8年位居国内高校第一。
  面对21世纪科技竞争的挑战,南大着手实施“学科群”和“学科特区”建设方略。学科群建设旨在跟踪国际前沿、集中优势、协同攻关,在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南大从哈佛大学成建制地引进一个课题组,按照世界一流大学的管理机制,成立了分子医学研究所,该所成立仅两年,就获得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今日我以南大为荣,明日南大以我为荣。”南大着力培养起点高、基础厚、后劲足的高素质人才。有的还未毕业就已崭露头角,为南大赢得了声誉。英语系学生刘欣赴英国伦敦参加国际英语演讲比赛,战胜诸多英语母语国家的选手,为中国人首次捧回冠军奖杯。按“以重点学科为依托,贯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模式培养的基础学科强化班学生,也在学界声名鹊起。
  大冶铸莫邪,名校出高材。国家表彰的23位为“两弹一星”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其中6位是南大校友。230多位南大校友、学子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占全国总数的1/5。在国家首次表彰的“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中,20位是南大毕业生,人数居全国高校第三。以南大学子和导师姓氏命名的新理论有许—李推广中间玻色子理论、周—龚分步相变理论、吴孤子理论。
  兼容并蓄 走向世界
  徜徉南大校园,面对爬满青藤的北大楼,会感到特有的沧桑和凝重;注目29层的科技大楼,又会感到锐意创新活力四射的现代气息。
  在百年发展史上,南大有中国人创办的“两江师范学堂”和外国人办的“金陵大学堂”两支源流,本身就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产物。
  目前,南大已经与140多个国外著名大学签订了不同层次的合作协议。1986年,南大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合作创建了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每年招收100名左右具有硕士水平的中外学生,由中美双方共同执教和管理,至今已培养了15届学员,毕业人数1153名,成为中美事务及中国和其他国家外交、外经领域的骨干。中德法学研究所、中日文化研究中心、中韩文化研究中心、国际关系研究所等机构的相继成立,开辟了对外合作的新领域。一面“引进来”,一面“走出去”。1994年,南京大学商学院在新加坡开办MBA班,至今已招收8届。继1998年中国文学专业硕士班在新加坡开办后,去年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开办。如今,南大在美洲、欧洲、亚洲等地办学的探索已成为中国大学教育国际化的典范。
  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南大更加自觉地把教学科研与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力争使学校成为探索、解决国家与人类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科学基地和思想库。
  近年来,南大在保持基础研究优势的同时,努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相继成立了纳米材料技术研究中心、微结构科学技术高等研究中心等几十个应用开发研究机构,逐步形成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精细化工和智力型服务四大领域为标志的高新技术产业格局。苏富特软件公司以打造民族软件产业为己任,去年在香港创业板成功上市。以哲学社会科学专家为中坚力量组成的江苏发展研究院,承担了多项江苏经济文化发展的重大软科学项目,迄今举办了13次“江苏发展高层论坛”,发挥了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由南大老校长匡亚明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从4000多位历史杰出人物中遴选270位为传主,共出200部,已出版150部,被学术界誉为“20世纪最为浩大的思想文化研究工程”。
  南大校长蒋树声对记者说:“回首百年,我们对代代师生创立南大基业的辛勤努力满怀敬意;展望未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任重道远。面对新的征程,我们丝毫不敢懈怠,唯有殚精竭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