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红岩山上红梅开——记武警重庆总队青年自学成才标兵冉小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20
第6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红岩山上红梅开
——记武警重庆总队青年自学成才标兵冉小波
姚雪 田贻杰
  红岩精神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年。而今,重庆武警总队三支队电影组长冉小波在红岩精神的激励下,立足本职,自学成才,奉献社会,被总队评为“自学成才标兵”。
  10年前,冉小波患上了尿毒症,专家断言,最多能活三四年。相恋3年的女友离他而去,母亲一病不起,冉小波几乎丧失了生活的勇气……
  这时,部队组织官兵观看红岩魂形象报告剧。江姐、小萝卜头、许晓轩等先烈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冉小波。
  此后,他一有空就来到驻地附近的渣滓洞、白公馆,读红岩诗抄,听幸存勇士讲红岩故事,阅读《红岩》、《歌乐山作证》、《挺进报》等书籍,先烈们一个个光辉形象在他脑中扎下了根,他决心以先烈为榜样,扬起信念的风帆。
  他先后做过血液透析、腹膜液透析和换肾手术,断断续续在医院里呆了6年。现在,他的身体基本恢复正常。专家们说,是精神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冉小波认为,当一个合格警官必须智勇双全,只有拥有了知识才能为自己的理想插上腾飞的翅膀。他利用住院所在科室的电脑学习计算机知识,从五笔字型学起,直到编制程序,一步步地深入。为了过好英语关,他抱起了英语课本,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抠。
  他还买来一部佳能相机,订阅了中国摄影报等20种书刊,边学理论边拍照。几年里,共有157件作品发表在各类报刊上,其中《水中蛟龙》、《三峡第一爆》、《巡逻在白帝城》等8件作品获解放军报等报刊的摄影竞赛奖。
  2001年9月,冉小波受领了拍摄三峡库区淹没地区的地形资料,制作移民搬迁勤务教学片的任务。支队分布在2.9万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中,一些单位不能通车,他手提照相机,肩扛摄像机,徒步行进,历时一个月,把所有的执勤点都跑了一遍。拍摄了230小时的录像资料,制作成VCD光盘;他撰写的论文《三峡库区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方法初探》、《如何在三峡移民中做好群众工作》连同所拍摄的资料编入总队三级网,在执勤和教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冉小波曾3次“逃离”医院,想回到工作岗位上,每次都被战友们“押”了回来,医生不解地问道:“你不要命了吗?”
  冉小波流着泪说:“我4岁死了父亲,母亲含辛茹苦把我拉扯大;17岁当兵,部队把我培养成为一名干部。可工作不到一年,就住进了医院。做换肾手术需医疗费20多万元,是部队、家庭和社会向我伸出了温暖之手,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欠社会的太多了,不干点工作,报答社会,心中不安啊!”
  支队让他当电影组长这个“闲职”,呆在机关养身体。可他闲不住,成立了送文化下基层的“大篷车队”。去年“八一”,冉小波带队到巫山县中队放映《大决战》和《开国大典》,战士张亚军总是向银幕张望,中队干部批评他站哨精力不集中,冉小波便主动替小张站了一班哨。自此,冉小波每到一个中队,坚持做到“四个一”,即站一班哨,为每个战士拍一张照片,组织一次文体活动,写一篇新闻稿件。
  1999年春节,冉小波随支队扶贫小组到奉节县荆竹乡送大米时,见有女童上不起学,便捐出当月的工资,帮助李小红等3人返回了校园。2000年8月,重庆总队捐资在这个乡成立了“武警春蕾班”,他又主动当起了校外辅导员,经常到学校讲红岩故事,作形势报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