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感受瑞士科教富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20
第7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感受瑞士科教富国
本报记者 徐宝康
  记者访问瑞士期间,感受最深的是瑞士的科教富国之道。瑞士人承认自己国小、人少、没有矿产资源,但他们却十分骄傲地告诉记者,瑞士有最宝贵的智力资源:700多万人口中先后产生2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瑞士拥有的专利数,按人口平均居世界首位,已跻身于世界高科技发达国家之列。
  瑞士科教富国有三大特点,首先是科教人才的国际化。瑞士主管科技的国务秘书克雷贝介绍说,瑞士科教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实现国际化,既要融入欧洲,又要面向世界。瑞士全国各类研究所科研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据统计,瑞士国内研发人员为5万人,在国外的研发人员有50万人。目前,瑞士各研究机构中外国人已占15%,在瑞士各大学获得学位的外国学生已占37%,外国人在瑞士担任教育培训专家的人已达36%。这种开放式的国际化科教体制,使瑞士人才济济,为科教富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在苏黎世大学医学院、瑞士癌症研究所、洛桑高等综合工业大学等离子物理研究所、日内瓦大学等科研教育机构里,记者看到来自俄罗斯、英国、印度、法国及中国等国的专家学者正在癌症、移植、免疫、分子医学、清洁能源、光电技术、高温超导等领域埋头研究。来自中国的刘晋宇博士在攻克人工皮肤课题上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尤其在治疗白癜风上效果颇佳。生物数据研究所推出的癌症病人细胞基因及蛋白质测试数据库,已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其网站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网站。洛桑大学在生物基因研究等领域已与各国签定了300项合作协定,在该校从事科研教学的外国教授占25%。在该大学细胞形态生物研究所参加科研项目研究的中国专家杨江燕的出色工作得到校方一致称赞。
  以人为本,视创新为生命线是瑞士科教富国的另一特点。瑞士认为,通过教育和培训造就一代又一代的智力人才是其发展和生存的最宝贵资源和财富。在人才开发和技术创新上,瑞士政府的指导思想很明确:一是面向世界前沿科学的研发和未来高技术的创新;二是兴办高等职业教育,面向生产实际培养技术创新人才。全瑞士共设7所应用科学大学,涉及60多个不同学科和42类工程学。在校学生达2.5万人。记者在采访位于瑞士首都伯尔尼郊外的波尔多夫工程学院时了解到,该校格外重视技术实际和应用技术创新。在生物化学实验室,该校正在同美国一家研究所及瑞士洛桑制药公司合作,进行从草菇中提取一种用于热带疾病疫苗的研制。在土木实验室,他们正在收集道路路基与沥青关系的各种数据,以便实现铁路路轨在沥青路上直接铺轨。
  重视先进技术的转让与服务,是瑞士科教富国战略的另一特点。瑞士多年来积极推进“技术快速转让服务计划”,并成立了科学基金会和技术革新委员会,专门为技术转让提供资金。大企业和大公司鼓励有研究成果和创新成果的科技人员创办子公司,新技术成功实现转化后,母公司按照规定收回成本或参股经营,这一措施加快了创新成果的产生和转化过程。瑞士生物数据研究所为尽快转让科研成果,成立了销售公司,专门负责向各制药企业和有关研究单位销售和转让数据和软件,并提供培训服务。
  访问期间,记者深切感受到瑞士强烈希望同中国加强合作与交流。瑞士联邦国务秘书、主管经济事务的希兹先生强调说,中国是瑞士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发展潜力巨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如何进一步拓展瑞中两国在科教等领域的合作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他高兴地告诉记者,他将与主管科技的国务秘书克贝尔一道于今年6月率团访华,并在北京、上海举行“瑞士科技创新周”活动,以推动瑞士与中国之间的技术转让,促进两国科技工作者间的合作,取长补短,造福于两国人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