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阅读
  • 0回复

保护性耕作:让农田不再裸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20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保护性耕作:让农田不再裸露
卓宏勇
  在我们的印象中仿佛一提到北京的沙尘治理就是植树种草。但近日笔者从农业部在山西临汾、长治两市举行的保护性耕作现场会上了解到,北京市地区防治沙尘暴,不仅要坚持植树种草,还要在环京津旱作农业区进行保护性耕作。
  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大学高焕文教授介绍说,我们可以在山坡上植树种草,但是只要山西、河北、北京等省市还有裸露的农田没有治理,沙尘暴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
  他说,要解决农田冬春裸露易起沙尘的问题,有必要推广与全面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法不同的保护性耕作,以庄稼的秸秆、根茬覆盖土壤,可以起到和种草种树相近的防沙治沙效果,保护性耕作与植树种草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北京的沙尘暴问题。
  保护性耕作引起人们的重视是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由于过度耕作,导致黑风暴横扫美国大陆,成千上万吨的农田表土被刮走,几千万亩良田遭到破坏。而土壤表面有农作物残茬覆盖的地方,表层土却被保留下来,这引起人们的关注,开始研究保护性耕作。
  美国30年代以后,在西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采取不同成熟期和不同播种期作物间作、套种和作物留茬,大力推行免耕法及改革农机具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当今世界上发达国家大都在采用这种耕作新技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都已相当完善。
  我国北方旱区“十年九旱”,传统的以深耕深翻为特点的铧式犁耕作法在持续干旱、地表疏松的情况下极易造成风蚀沙化,沙尘暴日益猖獗。
  据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司长王智才介绍,现在农业部正在推广的保护性耕作对此进行了重大变革,它通过机械化手段进行复式作业,不耕地即可播种,减少了翻地的次数,也就减少了土地裸露的时间。保护性耕作还通过机具把秸秆粉碎覆盖地表,既可避免农民焚烧秸秆造成环境污染,根茬又可固土,减少风沙扬尘,减少了大风刮沙尘量60%左右,抑制沙尘暴。通过在山西省11个地(市)的30多个县(市)170多万亩耕地上的应用表明,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技术相比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土地不再裸露,北京的天将更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