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阅读
  • 0回复

今年前4个月,全国海关税收比去年同期减少62.19亿元,下降7.74%——海关税收如何保持增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21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今年前4个月,全国海关税收比去年同期减少62.19亿元,下降7.74%——
海关税收如何保持增长
  本报记者 杜海涛
海关税收缘何下降
  近年来,海关税收连年大幅增长。1999年全国海关税收净入库1589.6亿元,同比增长80.8%;2000年达2241.9亿元,增长40.9%;2001年净入库2492.32亿元,增长11.17%。那么今年前4个月海关税收为什么一改连年大幅度增收的趋势,出现了净入库数量同比下降的情况呢?
  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加入WTO后关税税率大幅度下调,且关税税率下调的商品在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大,成为税收下降的主要原因。二是应税商品进口基本上没有增长。1至4月作为主要税源的一般贸易进口同比仅增长1.7%,远小于关税税率的降幅。三是部分主要税源商品价格下降。如:1至4月份,原油进口应税货值29.16亿美元,平均进口价格同比下降23.4%,海关由此减收税收17.67亿元。
  从国际上看,不少国家在加入WTO后,由于承诺实行约束关税,关税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如美国,在履行乌拉圭回合关税减让承诺的第一年即1994年,关税收入比上年减少4%。所以,专家认为,前4个月海关税收出现下降在意料之中,这是我国政府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以及全球货物贸易增长不快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加强实际监管 挖掘税收潜力
  今年,国务院对海关下达了2400亿元的税收任务,比去年2200亿元的海关税收计划高出9.1%。完成这一目标,任务确实十分艰巨。面对关税税率降低和应税商品进口总量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大幅增长的实际,当务之急是以提高查验率为目标,切实加强进出口货物的实际监管,确保关税应收尽收。
  首先,要抓住大宗进口商品和纳税大户不放,进一步加强对这些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跟踪调查,确保海关税收不流失。
  其次,要在加工贸易货物和减免税货物中广辟税源。特别是要以加强实际核销补税为重心,加大下厂核销的力度,对经批准内销的加工制品要严格按规定补税,对走私违法犯罪的要严厉查处。
  加工贸易是我国重要的贸易形式。去年,我国外贸进口2436.1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进口939.8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38%。加工贸易进口商品免税,这是以加工成品全部外销为前提的。但在打私高压态势下,仍有个别企业采用“多报少出”的方式偷逃税款,数额惊人。3月份,上海海关走私犯罪侦查分局就成功侦破上海达唯塑料包装有限公司和达晟塑料有限公司特大加工贸易走私案。这两家公司采取“多报少出”的手段,先后向海关虚报出口2589.1吨,偷逃税款达5900万元。
  此外,要以堵塞税收漏洞为目标,合理配置资源,规范作业流程,强化风险管理,切实解决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为挖掘税收潜力提供可靠保障。
  建立有效打击价格瞒骗机制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开始实施《WTO海关估价协定》,海关估价要适应《协定》要求,按照成交价格原则,建立估价新模式。这种估价模式是建立在企业诚信报价的基础上的,然而目前国内部分企业的守法程度并未达到实施协定所要求的“诚信”标准。有关人士指出,实施《WTO海关估价协定》后,企业低报价格偷逃关税的现象变得十分突出。
  去年年底,上海海关对某国际集团利用关联交易转移定价手法进口的洋酒进行价格跟踪核查,发现这家公司涉嫌低报价格,遂实施了估价调整,单笔补税就达1700万元。今年1—2月份,北京海关按照《海关法》和《WTO海关估价协定》的有关规定,加强价格的核查与稽查,拓宽估价的监管空间,共审价补税266万元。
  当前,全国海关应充分用好《WTO海关估价协定》赋予海关的质疑权、调查权,把严厉打击价格瞒骗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发现价格瞒骗的,坚决调整完税价格,补收相应关税,并做严肃处理。
  我们相信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只要海关措施到位,工作有力,海关税收就存在上升空间,完成今年的任务仍大有希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