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美国 国会与白宫打嘴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22
第3版(国际)
专栏:国际热线

美国 国会与白宫打嘴仗
  本报驻美国记者 王如君
自从日前哥伦比亚广播网捅出布什总统去年“9·11”事件之前得到过恐怖分子可能劫机的情报后,美国国会与白宫便开始一场新的嘴仗。国会民主党议员一个劲儿地攻,指责布什政府“掩盖真相”和“失职”;布什政府则全力反击,说民主党人是想借机玩“政治把戏”。
  连日来,这一事态成了美国各家媒体的头条新闻,有关白宫、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疏忽”情报的事件越揭越多。有报纸评论说,布什总统“自从‘9·11’事件后建立起来的不可战胜的形象大受影响”,新起的政治攻讦极有可能演化为一场更大的“政治风暴”。
  目前,受到关注的不只是布什总统去年8月6日就被中央情报局告知“有情况”。
  去年7月,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城联邦调查局特工向华盛顿总部报告,本·拉登和其他恐怖组织很可能派出恐怖分子在美国飞行学校受训;8月15日,被怀疑是策划“9·11”恐怖袭击一员的穆萨维因签证问题而被捕;8月21日,中央情报局提出警告,“科尔”号军舰被炸案的两名疑犯可能进入美国;早在1996年,联邦调查局就得到情报,说拉登的“基地”组织可能会利用飞机对中央情报局总部或华盛顿的其他政府大楼进行自杀性袭击;1999年9月,中央情报局下属机构截获情报称,“基地”组织成员计划用载有高当量爆炸物的飞机袭击五角大楼、中央情报局总部或者是白宫……
  如此一条又一条的惊人消息震动了国会山,民主党议员旋即发难。为什么在“9·11”事件发生8个月后白宫才公布这一消息?白宫在得到安全警告后是否采取了必要的行动?“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查出总统、白宫对导致‘9·11’事件的原因知道些什么?他们是什么时候知道的?更为重要的是当时采取的应付措施是什么?”民主党议员更纷纷指责政府有“失职”之嫌,要求对有关事宜展开全面调查。
  面对媒体炒作和民主党方面的攻击,17日布什总统终于亲自出来迎战,称“事后猜测变成了华盛顿的第二特征”,“要是我知道敌人将在那个致命的早上使用飞机来袭击,我会竭尽全力保护美国人民”。
  尽管布什政府及共和党要员一方面向公众解释白宫及情报机构得到的只是“概括性”的情报;另一方面又反击民主党人别有用心,借机实现“政治图谋”,但是这种努力既没有压服民主党,更不能平息媒体的“冲天之火”。就连部分共和党议员也有不满。参院情报委员会副主席、共和党参议员谢尔比批评联邦调查局“要么是在睡大觉,要么是完全无能”。
  分析人士认为,这场情报惹出的事端将会引发一场共和、民主两党间的激烈斗法,未来发展具有四个趋向:
  第一,布什及其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信任度”面临挑战。“9·11”之后,布什的支持率直线上升,从50%升到90%,成为历史上最受欢迎的总统。如今一再被指责预防“9·11”袭击方面反应迟钝或失职,政府官员的各种说辞又吞吞吐吐、前后矛盾。很可能给公众这样的印象:布什原来非英雄,政府官员则擅于“说谎”。
  第二,民主党会以此为契机,向布什及共和党发起全面的选举之战。今年是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年,两年后又是总统大选,布什及共和党正在利用总统声望、经济复苏等做文章,以赢得这两次选举。最近,布什政府采取对进口钢铁增税政策、实施新农业法,明摆着是要争夺民主党的选民地盘。现在揭开了“9·11”这个美国人最痛的伤疤,民主党绝不会轻易放过这个可以重拳反击共和党的机会。
  第三,“媒体气候”向不利于布什政府的方面转变。“9·11”后,美国媒体一直在为布什及其政府说好话,但这次事件一出,“媒体气候一天之内就变了”。以煽情著称的《纽约邮报》16日头版大标题标出:“9·11”炸弹:布什知道。这两天,媒体的火药味越来越浓,开始将布什政府“9·11”事件之前的表现与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政府的失误相提并论,而对政府有关人员的遮遮掩掩,又称之为“水门事件”的翻版。随着事态的进展,布什政府面临的“新闻轰炸”只会多,不会少。
  第四,一次深入的调查势在难免。由于民主党强烈要求,各种媒体广泛报道,不进行一次深入的调查,布什政府将没法向公众交待,但如何调查则大有讲究。民主党要求国会两院有关委员会举行听证会,进行“全面的调查”。而白宫则表示,调查可以,但应当进行一次“没有政治动机”、“独立而公正的”调查。
  总之,这场突然而来的“情报风波”不能不令布什政府头疼,也许难受的还在后头。(本报华盛顿5月20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