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管好人民“钱袋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22
第9版(民主和法制周刊)
专栏:民主法制述评

管好人民“钱袋子”
  温召祥 李长珂
如何代表人民督促政府依法理财,管好人民的“钱袋子”?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人大常委会采取有效措施,在加强预算监督上下功夫,较好地发挥了人大对政府财政工作的监督、约束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提前介入 实行“两读”
  搞好年度预算编制,既是实现财政资源配置、调节分配、履行经济职能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人大实施决策和监督的前提。为了改变以往审查批准与预算编制“两张皮”,促进预算编制的科学化,从1998年起,宝鸡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每年从政府编制预算开始就安排有关工作机构与财政部门沟通,了解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资金投向;深入市计委、经贸委、税务等综合部门调查、座谈,分析全市经济发展趋势,研究生产、经济效益、税收等增长因素,听取对预算编制的意见和建议。在掌握实情的基础上,常委会在市人代会前对预算编制初审实行“两读制”,即两次听取财政部门的汇报。在审查预算编制中,常委会坚持严格把好地方财政“不列赤字”和对“农业、教育、科技”投入逐年增长的两道“法定红线”,保证了预算的合法性,为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提供了翔实的审查意见。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常委会把预算调整、“两个确保”、预算外资金管理作为主要监督内容,加强检查监督,支持政府和财政部门合理调配资金,推动了各项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
  抓住重点 寻求突破
  政府对重大项目建设的投资是每年预算的重要内容之一。过去,预算对建设资金只编到类,人大审查批准后,政府才研究项目,分配资金,致使约束力不强,项目更换频繁,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为此,常委会把投资项目作为强化预算监督的突破口,要求市政府逐步对建设资金编制到项目,再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为保证建设资金的有效使用,加强对重点项目的检查监督,近年来,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和常委会委员,对工业技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路交通等36个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了检查、视察。先后两次将重点项目建设列入常委会会议议题,听取审议市政府有关情况报告,有针对性地提出12条审议意见,政府及时研究,制定措施,促进了重点项目建设的规范化管理和资金安全高效运行。随着西部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全市每年用于重点项目的各类支出达50多亿元,这些项目的建成运行,对该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严格审计 强化监督
  按照我国预算法和审计法的有关规定,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对财政决算执行进行全面监督。但由于财政预、决算的专业性、技术性较强,单靠人大常委会的现实力量还难以实现对财政预算全面、有效的监督。为此,常委会把预、决算审查监督和行政审计监督相结合,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职能作用,对人大批准的预算,责成审计部门跟踪审计。2000年,常委会在审查财政决算时,要求政府改进方法,抓住重点,突出审计了市政府预算内专项资金。去年,又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教育费附加、城乡电网改造及社保、退耕还林(草)专项资金等使用情况作为重点审计,向人大提供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常委会审议时,委员们普遍反映审计报告较往年有很大突破,内容客观实在,整改措施具体可行。通过审计查出违纪资金10015万元,应缴未缴和未及时上缴的财政收入2183万元,既为财政直接增加了收入,又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会后,常委会及时将审议意见转给市政府,督促政府有关部门严肃查处,并于3个月内专题报告结果,这一做法在社会上引起较好反响。
  建章立制 规范监督
  长期以来,受管理体制的制约,市一级预算编制工作一直沿用计划经济的模式,内容不够细致,透明度不够高,造成外行看不懂、内行说不情,直接影响着人大审查监督的效果。1999年以来,常委会一方面加强预算监督工作力度,一方面积极探索,着手建章立制。在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的基础上,2001年6月,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市本级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决定的实施使市本级预算的审查监督工作向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的方向迈进了一步。
  近年来,宝鸡市财政收入虽有较大幅度增长,但由于各项支出口子不断增多,财政收支平衡的难度依然很大。为了使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增强支出的透明度,保证人大批准的预算资金安全运行,常委会把支持市政府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作为一项重要内容。1998年以来,在市人大常委会监督支持下,财政部门在预算管理上进行了四项改革:一是建立政府采购制度。对购置公务用车、办公设施、汽车定点维修和加油等,实行市场化运作,公开招标,并从今年起,所有政府采购项目都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二是建立工资统一发放制度。对市级国家机关财政供养人员,实行“编办核实人员、人事核准工资、财政核拨经费、银行统一发放”的形式管理,确保了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和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三是建立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对市级各部门财务收支由会计中心集中核算,逐步把二级预算单位纳入中心管理。四是推进部门的预算改革,细化预算编制。今年先在市级选择2户具有代表性的市级机关进行编制2002年部门预算试点,总结经验,逐步在全市全面推广。通过这些改革,规范了预算管理,制止了铺张浪费。据统计,2001年,全市会计集中核算纠错、拒付126笔,金额达107万元;实行政府采购108宗,金额达3353.8万元,节约资金501.5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