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阅读
  • 0回复

注入高新技术 促进结构调整 辽宁加速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24
第1版(要闻)
专栏:在“三个代表”指引下

注入高新技术 促进结构调整
辽宁加速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编辑点评
  作为老工业基地,辽宁省委、省政府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对仍有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的传统产业,筛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改造,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变“傻大黑粗”为“高精尖俏”。目前,他们的努力已初见成效,令人鼓舞。辽宁的传统产业量大面广,但发展空间很大,只要沿着这条道路坚定地走下去,辽宁的工业就一定能再增优势、再创辉煌。
  本报沈阳5月23日电 记者郑有义报道:4月6日,辽宁沈阳市。随着“轰轰”的爆炸声,一座32米高的烟囱倒在预设的场地。这是沈阳市今年拆除1000座烟囱、400座锅炉,改“烟囱林立”容颜,还“绿地蓝天”新貌的首战,也是辽宁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变“傻大黑粗”为“高精尖俏”,实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标志性举措。
  辽宁的工业以重化工业为主,“烟囱林立”曾是辽宁的自豪与象征,这些曾经的辉煌和优势却在向市场经济转轨中逐渐成为劣势和包袱,或资源枯竭,或产品老化,或工艺落后。对此,省委、省政府从抓结构调整入手,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省委书记闻世震明确指出:“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本身就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钢铁是辽宁“四大支柱”中的“老大”,能耗高,品种单一,技术含量低。省长薄熙来深入鞍钢、本钢调研,他强调,“一定要用高新技术改造升级,把两大钢铁企业建成新兴产业基地”。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3年来,辽宁对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12亿元,其中技术改造投资达243亿元,使鞍钢全面实现平炉改转炉炼钢,两条热连轧生产线达到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本钢两台板坯连铸机先后竣工投产,实现了全连铸生产。各重点钢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都装备了一套以上的现代化生产装备。通过改造升级,辽宁板材年生产能力已达1000万吨以上。国民经济急需的石油管线用钢、重轨、轻轨、镀锌板、造船板、普通线材均占有相当的国内市场份额。
  辽宁用高新技术对机械工业的改造异彩纷呈。汽车、输变电、机床、石化设备等优势产品和骨干企业,在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中变大变强,成为现代制造业。汽车工业异军突起,引进日本丰田技术的金杯海狮面包车,年年有新变化,在车身等20多个部位基本达到了与日本先进技术的“同步”,使金客公司的产销量以每年超万辆速度增长。去年底正式下线的“中华”牌轿车,辽宁具有100%的整车知识产权。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辽宁工业结构出现质的飞跃。2001年,改造后的石化、冶金、机械、电子支柱产业在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进一步增大,高新技术产值达1281亿元;全年完成新产品项目6100项,新产品产值完成394亿元,同比增长32.6%。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2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正在崛起。目前,辽宁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炼油基地,2001年产量占全国的18.2%;轻型客车连续四年产销量居全国第一;各类机床去年完成销售收入23.5亿元,占全国11%。
  为了保持高新技术的强大改造能力,辽宁注重借助“外脑”,去年邀请1500多名海外学子与省内的3000多家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签订合同500多项;实现了159个技术开发型科研机构的基本转制;开展省校合作,与中科院和北大、清华签订了“十五”全面合作协议。辽宁工业正在高新技术的强力激发中崛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