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不要歧视农民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24
第5版(国际经济)
专栏:经济时评

不要歧视农民工
夏珺
  最近看到一份调查材料,反映的是北方灾区农民进城务工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譬如随意克扣或拖欠工资,故意刁难等。有的打工妹在饭店打工,事先讲好的工资是每月300元,可实际只给210元。还有的打工农民虽已办了暂住证,人身安全仍没有保证,不知何时就会被“戴大檐帽”的人或没收暂住证、或干脆带走,先审问,再莫名其妙地罚款。如此这般,不一而足。遭到不公正待遇的农民愤愤不平:“我们农民咋的啦?我们一不偷,二不抢,凭力气干活挣点工钱都不行吗?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们?”
  令人遗憾的是,上述现象不是个别的,农民进城打工遭到不公正待遇程度不同地存在。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民工现象是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的,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而出现的必然现象。改革开放以前,农民被束缚在有限的土地上,只能靠“土里刨食”找饭吃。农村改革后,亿万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就有了新的出路和选择,有的在乡镇企业做工,有的则进城打工。据保守估算,目前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工队伍在8000万人以上。公正地说,这支打工大军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社会的稳定,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站在农民的角度说,进城打工也是农民摆脱贫困、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众所周知,农民收入连续多年徘徊,去年刚刚出现恢复性增长。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党和政府极为重视并千方百计想要解决的头等大事。历史经验证明,如果把8亿农民都捆在有限的土地上、限制在农村,那么,农业就强不了,农村的落后面貌就改变不了,农民就富裕不了,正如我们常说的,“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这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农民进城打工,就是一条增加收入的现实、有效、易行的路子。统计数字表明,近年来,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已占到农民纯收入的1/3左右。
  同样,城里人的生活、城市的发展也越来越离不开农民工。不要说高楼大厦、道路桥梁的建设离不开农民工,就是跟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早点、买菜、缝衣、修鞋、理发、家庭保姆、病人护理、小时工、社区保安、城市清洁等等,哪一样离得开农民工呢?
  可是,农民进城打工常常受到歧视,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解决这个问题,要多管齐下、多层面入手。作为城里人,应当克服潜意识中瞧不起农民的思想,城里人、农民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更何况相当多的城里人上溯三代其实也是农村人。同时,还必须从制度上、法律上着手,依法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坚决清除限制、歧视农民工的不合理的政策、规定,对那些歧视、虐待农民工的雇主、用工单位依法依纪严肃查处。农民自身也要提高素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受到不公正待遇时要敢于拿起法律的武器,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