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天感地应唱大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24
第11版(文艺专页)
专栏:

天感地应唱大风
刘汉俊
  苍茫大地,耿耿星河,人类的想象之翼如天马行空,无羁无绊。文学艺术是历史的风帆,是史记的插图。沧海桑田,日月经天,文艺的如椽之笔纵横天地,书写着人与自然的哲学史诗。
  社会乃文化之母。刀耕火种,催生了精神的萌芽,如火如荼的社会运动,分蘖出文明的片片新叶与簇簇奇葩。相生相伴,枝叶横斜,葱茏繁茂的文化躯干撑起民族灵魂的雕像和时代精神的巨构,泼辣辣的绿荫又拓展了生产力蓬勃的发展空间,延伸了人类社会前行的脚步。繁荣的文艺,是对自然的人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尺,更是对人类的礼赞,艺术之帆也在浩荡长风里一展豪迈,推动了航船,也推进了自己。
  “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60年前,一位伟人站在延安窑洞前,指点雄师百万激荡风雷的手指,画下这道简单却深刻的问号。这是对中国共产党前进道路的探寻,更是对几千年中国文化的反思。封建王朝的戏台上,帝王将相轮番上场,才子佳人粉墨登台,劳动人民连一张属于自己的椅子都找不到。以民为天,天不可欺,民不敢违。以己为天,只顾一己之情怀恩怨,不闻满耳之嗟伤哀鸣,天低眼低手也低,民亦欺天。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也是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只有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才在统领人们精神世界的文化旗帜上写上了“人民”二字,文艺不再是少数贵族垄断的专利,而是百姓广场的精神家园和精神家园里灿烂的果实。
  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是什么?——是生活。毛泽东犀利的目光洞穿五千年烟云,清晰地看到了汩汩湍湍的泉眼。好钢只能出自炽烈的炉火和刚性的锻打,温室里的嫩芽因缺乏阳光雨露而苍白脆弱,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奔涌澎湃,使文艺家们再也不能躲进茅庐不闻风声雨声。
  与时俱进的当代先进文化之树,必须扎根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同时也必须沐浴在更加开放的文化环境里。神话、传说、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篆隶行楷、经史子集、绘画技艺、园林建筑、腔韵曲调,沉渣滤干,浮尘掠去,糟粕荡尽,浩瀚的民族文化之河化作涓涓清流,注入文化之树的经络血脉;西方绘画、雕塑、戏剧、音乐、舞蹈、寓言的细雨纷纷扬扬,浸润着中国文化之树如荫的绿盖。随着中国巨臂向世界的伸展,中国文化的根须只有触摸世界文明土壤的更深、更广处,才能树干粗壮生命常青。电闪雷鸣,枝戟叶剑,文明的冲突、政治的较量、经济的竞争,只有固本强根,才能居于不败之地。
  勒马回望,刀刃上跑马的年代过去了,万马齐喑的年代过去了,古道荒漠西风惨烈的年代过去了,奔驰的中国文艺大军涌向从未有过的宽广疆域,看到了从未有过的壮观场面,也造就了从未有过的繁荣气象。60年前毛泽东那浓重的湘音如黄钟大吕,回荡在空谷深涧,经久不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