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欧洲:震荡中的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24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放眼全球

欧洲:震荡中的思考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姚立
  同欧洲其它国家一样,在比利时、荷兰,近来关于欧洲极右势力引发的话题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报纸杂志文章连篇累牍,电视台也组织各阶层人士进行公开辩论。面对崛起的极右势力和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很多人在担心、在思考,在寻找原因。
  从迄今为止发表的议论看,普遍的看法是,极右势力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与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复杂原因。首先,从社会角度看,原苏联东欧集团解体后,来自中东欧国家的移民大量涌入欧盟国家,欧盟成员国面对移民压力陡然增加。仅布鲁塞尔的街头乞讨者较十年前就增加不少。欧盟近年要加强对移民政策的管理和控制,原因也与此有关。记者接触的不少人都认为,由于大量难民的涌入,给本来就紧张的就业市场带来更大压力,闲散人员由于生活所迫,有的走上犯罪道路。结果是社会秩序今不如昔,刑事犯罪和暴力事件在一些地区有所增加,百姓的安全感普遍下降。
  欧盟各国政府尽管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总的看在一些地方收效不大。欧洲普通民众越来越为安全所困扰。于是,极右势力借此大做文章,他们将移民和安全挂起钩来,认为现在的社会混乱都是因移民太多造成的,批评政府管理不善,措施不力。统计表明,仅荷兰在2000年就接收了4万名申请避难者,在欧盟国家中列居第三。因此,在极右翼看来,只有限制外来移民,才能解决社会秩序倒退问题。尽管不少理智的人对极右政党如此挂钩的看法不尽一致,但极右政党的观点却被一些普通群众所接受。作为社会学家的荷兰极右领袖富图恩正是抓住了人们的这一心理,提出关闭边界,恢复秩序,移民必须融入社会的主张。这一主张看似简单,但却十分奏效,一经提出,立刻引起普通民众的共鸣。富图恩被害后,荷兰公众对他表现出的那种同情和凭吊场面为荷兰40年所未见,其中的含义应该是给荷兰及欧盟政治家出了一道思考题。
  此外,不少分析人士认为,一些移民长期生活在自己的文化氛围内,迟迟不能融入当地社会也是导致极右现象发展的一个原因。以荷兰为例,荷兰在欧盟是个相对平和、宽容的社会。荷兰也以其文化的多元性感到自豪,“荷兰模式”曾被视为欧盟国家一个独具特色的样板。但极右思潮的崛起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荷兰模式”开始走向终结,荷兰不同种族间的裂痕在悄然增加,荷兰传统的容忍文化已接近极限。一位荷兰评论家指出,有些移民到荷兰多少年都不能讲当地的语言,婚姻也是在同族间完成,加之不同的生活习惯,使荷兰人开始觉得过去的那种容忍其实隐藏了某种程度上的“冷漠”,这种冷漠又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逐步“表面化”,从而加深了种族间的“隔阂”。
  荷兰政府也曾将移民融入社会主流作为一项重要的施政内容,先后制订了不少法律,保证移民的顺利融入。但一些批评指出,政府领导人由于顾及尊重文化的差异性,不能大胆要求移民适应当地的传统文化,对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常常保持缄默。时间一久,政府在民众中的威信下降。而富图恩则毫无顾忌地大声说出了不少人心中的想法。举世震惊的“9·11”事件发生后,一些穆斯林青年曾在鹿特丹欢呼游行。这就更给富图恩提供了借题发挥的机会,他要向民众证明,穆斯林文化与西方社会是格格不入的。富图恩的观点增加了当地人对外来穆斯林移民的担心。
  还要指出的是,政治家和人民的距离拉大,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增加也是促使极右现象滋生发展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欧洲国家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由于左右翼政党纲领的愈益趋同,基层选民的归属感弱化,加之一些政治丑闻的不断披露,民众对政治越来越感到乏味。在这种情况下,极右势力乘虚而入。它们用一种不同于传统政党的语言,蛊惑人心的主张在一些国家的政坛上争得一席之地。
  不过,人们也看到,欧洲的极右势力虽在发展,但欧洲的主流政党和大多数民众也在觉醒。勒庞及富图恩现象使他们看到了如任凭这股极右势力发展,将给欧洲的稳定和社会秩序带来更大的威胁。这就是为什么在欧洲,一方面极右势力有发展壮大之势,但同时反对极右势力的呼声也在高涨。不少欧洲传统政党也在对各自的施政方略进行反思,欧洲社会对极右势力崛起的思考在继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