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阅读
  • 0回复

小小手机问题大 警惕身上的“窃听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25
第7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

小小手机问题大
 警惕身上的“窃听器”
  小手机身存大隐患
  李大光
现在许多人都带有手机,如果说手机如“间谍”,可能会吓你一跳。
  让我们先看看手机的通信过程:手机把语言信号传输到移动通信网络中,将语言信号变成电磁频谱,通过卫星传送到受话人的电信网络中,再转换成语言信号。因此,手机通信是一个开放的电子通信系统,只要有相应的接收设备,就能够截获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的通话信息。
  手机通信导致泄密的例子很多。今年3月,本·拉登的得力助手、“基地”组织的二号人物阿布·祖巴耶达赫因使用手机暴露藏身地而落网;1996年4月,俄罗斯车臣叛乱分子的头目杜达耶夫因手机泄密,被俄军发射导弹击毙。
  而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已经具有了“自报家门”的功能——如中国移动新发的移动梦网卡,就具备“位置服务”功能。别人可以通过这种服务随时查询机主的位置;在台湾,现在有一种“间谍手机”销售很旺,据说它实际上就是一种手机窃听器。只需在一般的手机里植入具有窃听功能的晶片,一拨电话就可以启动窃听功能。
  手机在待机状态下也能泄密。因为手机要与通信网络保持不间断的信号交换,产生电磁频谱,所以很容易被识别、监视和跟踪。还有一些手机本身就具有隐蔽通话功能,可以在不响铃、也没有任何显示的情况下由待机状态转变为通话状态,泄露天机。情报专家直言,只要将手机放在身边,你就无保密可言。
  “天上有耳”在偷听
  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你用手机打出的每一个电话都可能被监听。
  早在2000年,欧盟的一份报告就指出,美国国家安全局建立的一个代号“梯队”的全球电子监听侦测网络系统一直在窃取世界各国的情报。“梯队”在加拿大、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设置了数十个大型地面接收站,动用了120颗卫星,截获卫星通信信息,整个系统在美国和英国设置两个数据中心,大量截获人们使用电话、手机、传真机和计算机等通信工具传输的信息。一旦你的交谈中出现某些其“感兴趣的”关键词,这些电子“大耳朵”就会把你的通话自动记录,然后将重要部分交给情报人员深入分析。
  除了“梯队”之外,天上还有一些专门监听手机的电子侦察卫星。如美国国家安全局专用的静止轨道电子侦察卫星——“猎户座”定点在西太平洋上空,24小时不间断地侦收亚洲国家的通信信号,提供政治、军事等信息,其数据比侦察图片的价值还高。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国就运用了这种电子侦察卫星来搜集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信息。由于害怕遭窃听,据说本·拉登一直不用手机。
  小手机关系大安全
  欧盟的有关报告指出,美国“梯队”系统已使欧盟遭受了至少200亿欧元的商业损失。我们必须看到,手机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国家的安全带来了隐患。
  新近修改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明确规定:“严禁将移动电话带入作战室、情报室、机要室、通信枢纽、涉密会场、军用飞机和舰船、重要仓库、导弹发射阵地等场所;在设有有线通信工具的场所工作时,不得使用移动电话办理公务。严禁使用移动电话、寻呼机谈论、传送涉密信息。”实际上,不许带手机进重要场所并非我国首创,一些发达国家的情报部门、军方和重要政府部门都禁止在办公场所使用移动电话,即使是关闭的手机也不允许带入。
  对于持有手机的人,特别是那些身居要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来说,或许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理查德·艾伦的一段话值得我们永远回味。他说:“通过手机,许多重要的国际机密出现在国家安全局语言学家的耳机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