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活出真实 活出味道”——福州市下岗职工陈晓萍创业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26
第2版(要闻)
专栏:再就业故事

“活出真实 活出味道”
——福州市下岗职工陈晓萍创业纪实
本报记者 宣宇才
  1996年,在一家大酒店做办公室工作的陈晓萍下岗了。个性坚强的陈晓萍和几个下岗的姐妹商量说,与其被动等待安置,不如自力更生,活出个样子。她们决定:自己组织起来,自己找项目,自己解决再就业问题。
  再就业的岗位在哪里?她们开始收集各种市场信息,走上街头调查商业机会。陈晓萍发现,许多福州人喜欢北方面食却不擅长制作,街上的包子、馒头店多是郊县农民进城开的夫妻店。由于本小利薄,小作坊的产品质量差、卫生条件不佳。她在报纸上看到一条题为《杭州风行大包麦当劳望而却步》的新闻,立即赶赴杭州。她在几家口味不同的饭店买了20多斤包子、馒头,细细品尝,然后信心百倍地返回福州。
  这年夏天,陈晓萍等3名下岗职工集资10万元,创办了福州市真味包点公司,陈晓萍任总经理。为什么取名“真味”?陈晓萍解释说:“一是真材实料、口味地道;二是活出真实、活出味道。”刚开始生意不多,但他们坚持高起点、树特色,购买了先进的技术设备,招聘高级面点师,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生产流程。
  开张后,陈晓萍马不停蹄地访客户,听取意见。福州人吃面食好甜,陈晓萍就在杭式包子基础上加以改进。有消费者反映,5毛钱的馒头一个吃不饱两个吃不下,他们就生产7毛钱一个的。随着销量增加,他们逐步发展成连锁店,肉包、菜包、豆沙包、花卷、千层糕、馒头,品种应有尽有,产品形成了系列。
  陈晓萍陆续吸收了60多名下岗职工就业。为了让下岗职工尽快完成从产业工人到服务人员的角色转变,每个下岗工人上岗前,要培训一个月,介绍公司的目标、理想、规划、职责以及《劳动法》赋予每个人的权益。
  陈晓萍的创业道路历尽坎坷,然而她却始终不失信心。现在,公司总部的生产车间已经扩展到600多平方米,职工平均工资达到700元左右。陈晓萍对记者说:她要带领下岗职工干出个好企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