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阅读
  • 0回复

边城巷陌听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27
第4版(要闻)
专栏:“三个代表”在基层

边城巷陌听潮
中央新闻单位采访团记者 邢兆远 白青峰
  到边城乌鲁木齐,记者扎进维吾尔族居住区“二道桥”,叩问寻常巷陌,走访市井百姓。
  这条因旧时有座木桥而得名的百年老街,位于林立的高楼大厦之间,商贾云集,游人如织。两旁商店林立,字号纷呈,各种民族特色商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金银首饰、铜壶雕花、和田地毯、靴帽衣裳、天山药材等应有尽有;还有香气扑鼻的羊肉串、甘甜清洌的瓜果。
  “以前的二道桥老城区,几乎全是土平房,没有上下水道,卫生条件也差。遇上刮风天,漫天尘土,人们个个灰头土脸。到了夏天,整个巷子里只有一个厕所,粪便、污水,满街恶臭,再加上成群的苍蝇、蚊子,让人不堪忍受……”久住山西巷的58岁的买买提明,唠起来有说不完的话,“这几年,高楼大厦一座座崛起,多数人家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建起了街心花园,街两旁也有树有花,街道干净漂亮了,天也变得蓝蓝的”。
  “二道桥很快会成为乌鲁木齐的一个民族风情旅游购物大观园,”二道桥山西巷居委会的同志说,“前年,政府推出改造二道桥市场的方案,经过紧锣密鼓的建设,投资1.5亿元兴建的民俗一条街完成在即,新建市场总建筑面积达3.5万平方米。同时,投资1亿多元兴建的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的大巴扎建筑群,也破土动工”。
  “实践‘三个代表’,总得时刻把市民的冷暖挂在心上,政府想方设法推动安居工程,去年719户人家住进新居,今年也有700户搬家,”居委会的同志如是说。在一旁坐着的维吾尔族老大妈玛利亚木,听说即将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高兴得眉飞色舞,伸出大拇指:“共产党,亚克西;政府干部,亚克西!”
  “二道桥一天变一个样,听说政府决定将二道桥建成民族风情一条街”,随着中年汉子热西提手指的方向望去,一片面积为4.3万平方米的空场上,一些残存的土房正在挖掘机的旋转中消失,一幢一幢大楼拔地而起。再向四周望去,库尔班大厦、雄鹰国际饭店、伊斯坦堡超市等具有现代气息的建筑一个挨着一个。
  “科技、文化进社区,二道桥大街小区充满了浓浓的文明氛围”,热西提边说边带领记者走进绿苑街心公园,只见里面廊曲坛秀,亭高榭新,花繁树茂。几位维吾尔族长者围坐在花坛旁,慢慢地喝着奶茶,神情悠然自得;一位小伙儿弹着热瓦普,一群少男少女随乐起舞,神情如醉如痴。园中绿苑餐厅内,食客熙熙攘攘,或坐或站,热闹而规矩,厅内不时飞出欢快的歌声。
  在大街小巷转悠,常可从半掩的门楼中看见,长须苍髯的长者、扎着头巾的妇女、年轻的小伙,有的在看电视,有的在绣地毯,有的在读书,有的在弹琴歌唱,歌曲抒发着对改革开放的赞美和对党的一片深情。
  “香胜馍,圆似月;摆奶茶,迎宾客”。记者来到临街一家馕铺,铺主是一位30岁左右的维吾尔族汉子,手艺娴熟,一会工夫,黄灿灿、香喷喷的鲜馕便烤制成功。整个过程,动作优美洒脱,似乎也将欢乐与幸福糅进这香喷喷的馕。
  时间已是5月18日的凌晨1点,二道桥街市依然灯火辉煌,车水马龙。在这里,记者似乎谛听到奔腾的开发潮、欢乐潮、幸福潮……
  (新华社乌鲁木齐5月26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