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技校校长的困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27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技校校长的困惑
吴兴人
  现在有些技校校长不大开心,主要的困惑是生源不足。
  为什么技校招生难呢?是技工的待遇太低吗?不是。据悉,中高级技工供不应求,月薪甚至超过硕士生。“月薪万元不愁饭碗,高级工身价超硕士”,这是一家报纸的一则新闻标题。杭州汽轮机厂为了招聘能够操作大型机械的数控技术工人,月薪一提再提,最高达到了六千元,依然一无所获。今年上海高级技工学校共有一百八十多名毕业生,春节刚过,机电维修、金切等专业学生,已全部被大企业预订一空。但是,该校去年计划招收六百多名学生,最后只招到四百多人。
  一个社会要发展,没有技工不成。特别是中高级技术工人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去年,上海浦东磁悬浮列车第一根轨道的安装,就是由上海安装工程公司几位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技工挑的大梁。短短数十天内,他们不仅攻克了技术上的重重难关,排除了生产过程中的种种隐患,还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程序,受到各方很高评价。目前上海对这种操作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中高级青年技工的需求,已超过了研究人员。据报道,我国高级技工只占技工总数的百分之五,而发达国家则是百分之四十。
  中高级技工为何“叫好不叫座”?只缘中高级技工还是和“工”字连在一起。在一些家长看来,即使今后成了高级技师,还得和机器打交道。连续多年的“学历热”,使家长和学生们在教育选择上依然是“学历优先”没商量。轻视职业教育的旧观念,在社会上仍然普遍存在。高级技工严重短缺,已严重困扰中国企业发展,此事已引起国外关注。有消息说,日本有关机构正在筹划建立一个“日中技术人员交流中心”,支持日本国内被企业淘汰的过剩中老年技术工人到中国企业重新就业。引进国外退休工人当“外援”,当然并非上策。
  帮助部分家长转变择业观念,改变社会对技术工人的偏见,很有必要研究一下英国著名纺织工业城市曼彻斯特的经验。中高级技工后继乏人的问题,英国在十年前也遇到过,由于片面重视学历教育,忽视技术工人培养,造成曼彻斯特市许多传统工业萎缩。怎么办?从一九九三年始,英国重新重视职业教育,实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该制度规定,拿到一级技术证书相当于初中毕业,二级证书相当于高中毕业,五级以上的根据情况分别相当于硕士、博士。这就是说,获八级证书的高级技术工人,社会地位和收入不低于博士。由于有了越来越多的优秀技工的支撑,曼彻斯特的许多传统工业又重新站了起来。
  政策导向很重要。现在用人方面的一个大误区,就是唯学历论。不仅表现在技工问题,在干部的选拔使用上也有类似的情况。这不仅埋没了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也加剧了片面追求高学历的倾向,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是不利的。在这里,需要向全社会呼吁,应提高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和收入,给高级技术工人以不同学历待遇。那种不合时宜的观念和政策应当认真改一改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