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洋保险:“绣球”抛向大国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27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金海观潮

洋保险:“绣球”抛向大国企
百合
  近日,荷兰全球人寿保险公司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同出资2400万美元,在中国合资组建保险公司。在国内合资保险公司中,洋保险与大国企牵手的例子还有不少,比如前不久纽约人寿与海尔集团、意大利忠利保险与中石油合资组建保险公司。此外,中粮集团、五矿集团等一些大国企也已被洋保险“相中”,正在加紧谈判,与洋保险“联姻”为期不远。
  洋保险纷纷向国企“抛绣球”,表现出相当的热情与诚意,这显然不是一种巧合,而是有其深层次原因。
  可以看出,被洋保险选中作为合作伙伴的国有企业,都是具有相当规模、实力雄厚、在国内颇具知名度的行业“龙头”。这些大国企经营管理比较规范,经济效益好,市场经验丰富,而且在百姓中有着良好的口碑。对到中国初来乍练的洋保险来说,找这样一个合作伙伴进行“强强联手”,不但能在经营管理和经济实力上得到支持,还可以借助对方的声誉,增加中国百姓对自己的认同感,有利于迅速打开局面。
  至于这些国有企业以前从未涉足保险,洋保险倒并不那么介意,甚至没把这个视为“缺点”。因为,进入中国的这些洋保险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都相当自信。它们大都是有着上百年经营历史的“老保险”,在保险领域他们经验极为丰富,有着一套相当成熟的运作管理模式。在洋保险眼中,合作伙伴对保险领域陌生,不一定是坏事。这可能会使双方在经营管理上减少摩擦,更好体现和实行洋保险成熟经营模式,确保双赢。
  那么,洋保险为何对国内保险企业“敬而远之”呢?业内人士认为,主要还是出于今后市场竞争的考虑。
  近年来,随着保险市场迅速发展,国内保险企业也有了长足进步,无论是保费收入还是保险资金运作收益,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国内保险企业在保险市场上占有相当的份额,有着颇成规模的经营网点和保险营销队伍,白手起家的洋保险要与这些保险企业合作,国内保险企业的要价肯定不会低。而即使双方价码谈拢,今后合作经营也有不少问题需要沟通解决。比如新公司与老公司到底是“对手”还是“伙伴”,是“朋友”还是“敌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恐怕很难把握。实际上,国内保险企业在国际投资市场上还是备受青睐的,平安、太平洋、泰康人寿、新华人寿等公司就有不少知名的国际金融集团参资入股。这些国际金融集团的加盟,不但增强了国内保险公司的资金实力,也提高了企业技术管理水平。洋保险与大国企牵手,既有利于洋保险尽快在中国站稳脚跟,也有利于这些国企顺利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开辟新的市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