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百琢千磨得精品——首批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写、出版工作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28
第6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百琢千磨得精品
——首批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写、出版工作纪实
夏长勇 任彦
  2002年4月,首批全国干部培训教材顺利出版。江泽民总书记亲自为这套教材作序。
  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高瞻远瞩,精心谋划,为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而采取的有力措施。卷卷章章间,显露出中央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关心、爱护与期望。
  这是数百位知名专家学者历时两年,辛勤耕耘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提高干部素质的关键,在于不断加强教育和培训;而进行干部培训的前提,是有一套适用、管用的教材。
  我们党历来重视干部培训教材的建设。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亲自为干部讲课并撰写学习讲义和教材,他深刻指出:“得不到一整套的教材,得不到系统的政策教育,也就不可能有统一的认识和行动。”新中国成立前夕,为适应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转变,毛泽东同志亲自指定了12本干部必读书书目。邓小平同志也多次指出:“编写好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强调教材的内容要有针对性,要联系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工作,江总书记在多次重要会议上都反复强调干部的学习问题,还亲自为一些干部学习读本题词作序。
  在三代中央领导的直接关心、领导下,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部门编写了一大批切合当时实际、适合干部学习需要的好教材,党和国家一代又一代各级干部从中汲取了营养、增长了知识、坚定了信念,成长为各条战线的优秀领导人才。
  世纪之交,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学科新知识不断涌现。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同时包含着人才的竞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干部更新观念、提高素质成为一个紧迫而严肃的任务,而重新编写一套干部培训教材则成为干部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
  中央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早在1996年5月,中央在《1996年—200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提出,要“逐步建立适应干部需要、具有时代特色、内容规范适用的干部培训教材体系”,并决定成立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统筹规划教材的编审和评选、推荐优秀教材等工作。在这一机构成立后,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又提出:“干部培训教材要本着‘少而精’、‘管用’的原则加以规划。”并明确要求把好编审关,编写出适合各类干部学习和培训之用的精品。
  2001年7月15日,江泽民总书记亲自为这套培训教材作了《序言》,总书记站在“三个代表”的高度,深刻分析了在新的国内国际形势下加强学习的重要性、紧迫性,并明确提出:“领导干部要努力成为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典范。”
  (二)
  早在1998年11月,中央召开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组建了工作机构,通过了《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协调小组工作方案》。会后,落实了教材专项经费,开始筹建政治理论、经济与管理、法律与政策、科学技术、历史与文学艺术5个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研究提出编写思路。
  经过反复研究、权衡,确定了各学科国内最权威的百余名专家、教授和一些行业的领导同志,组成5个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专家们集思广益,反复推敲,拿出了编写思路、确定了准备首批编写的12本教材的书目和大纲,历时两年多,编写成书。
  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由三部分组成,即“全国干部学习读本”、“全国干部学习专业知识读本”和“全国干部学习参考资料”。首批编写的12本教材列入了全国干部学习读本。列入全国干部学习专业知识读本的,有国家统计局组织编写的《统计知识干部读本》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编写的《知识产权干部读本》,这两本书已基本定稿,近期即可出版。全国干部学习参考资料的编写工作也在酝酿中。
  参与本次教材编写的队伍,力量之强大,阵容之整齐是少有的。各专业教材编委会牵头单位的负责同志,分别担任各专业编委会主任和教材主编,有的同志还参与了部分书稿的撰写。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等13家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单位,为编写干部培训教材做了大量工作。如“三基本”教材编委会的115名作者中,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占到总人数的92%。法律与政策教材的作者队伍基本汇集了目前我国法学界各学科的代表人物,基本体现了法学理论研究的最高水平。其他编委会也分别聚集了本专业领域内的一大批精兵强将。政治、经济、科技、管理、法律、历史、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百余位学术学科带头人和著名专家、学者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热情地投入到这项事业中。
  在审定程序上,每本书付印前,必须要过“四关”:主编对教材提出定稿意见;请有关领导和学术领域内的专家组成审读小组对书稿进行评审;专业教材编委会对书稿提出审定意见;最后,请指导委员会成员分别对书稿进行审阅。各编审委员会都严格履行编写、修改程序,每本教材都经过了反复论证和多次修改。《21世纪干部科技修养必备》先后修改了8次。《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等“三基本”教材先后修改了6稿,稿件每修改一次后,都以试用本的形式发给中央党校学员使用,并以座谈会、征求意见表等多种形式征求意见,然后再对教材进行修改、充实,直至达到各方一致认同为止。《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的《“中国”名称和中国历代疆域的演变》一讲,还特别送请外交部条法司审读,并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古今文学名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工商管理概论》、《公共行政概论》等其他教材也都是数易其稿、层层把关,真正做到了精益求精。教材书稿基本确定期间,适逢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七一”重要讲话,随后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各专业教材编委会根据指导委员会的意见,又对书稿作了新一轮的修改,确保把最新最好的培训教材提供给广大干部。
  这套教材由人民出版社统一出版,新闻出版总署具体负责有关工作。新闻出版总署和人民出版社领导挂帅,组织了强有力的工作班子,严格履行“三审三校”制,有的书稿一审再审,广泛征求了各专业编委会的意见,最后报请指导委员会成员审定。
  (三)
  辛劳换得成功,心血酿出佳作。12本首批全国干部培训教材刚与读者见面,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参与教材编撰的专家学者认为,这套教材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有较强的思想性和理论性。用参与教材编审的专家的话说,就是“老祖宗没有丢,又开辟了新境界”。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通俗易懂,简明实用;既重点考虑了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学习需要,也兼顾了其他干部的学习需求。《古今文学名篇》一书,选收由古到今的文学名作300余篇,配有简明易懂的题解、注释和作者简介,反映了我国历代文学的成就。该教材对学理工科专业出身、占县处级以上干部绝大多数的读者来说,不仅一册在手就能概览古今文学精华,而且能以点带面地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及其民族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的传承,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在编写体例上有所创新,增强了可读性和逻辑性。《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一书,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把马克思主义核心的基本理论按照一个统一的体系来编写,书中的许多三级标题用了主谓结构的写法,观点明确,文体生动,改变了理论教科书的刻板形象。《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二十五讲,用专题形式把中国历史若干重要问题贯穿起来论述,也创造了一种中国历史教材新的编写体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