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有合作也有分歧——评布什欧洲之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29
第3版(国际)
专栏:述评

有合作也有分歧
——评布什欧洲之行
本报驻法国记者 张祝基
  美国总统布什于本月22日至28日作了一次历时一周的欧洲之行,先后访问了德国、俄罗斯和法国,最后到意大利首都罗马出席北约—俄罗斯首脑会议。这是布什入主白宫以后对欧洲进行的第二次访问。去年6月,他曾访问了西班牙、比利时、瑞典、波兰和斯洛文尼亚5国。对比布什对欧洲的两次访问,可以看出一个相同点,即他所到之处不仅有官方的欢迎仪式,同时也有欧洲人的抗议示威。
  布什去年访问比利时时,布鲁塞尔的示威者高举着“以违反人类罪和污染地球罪的名义通缉布什”的标语牌来欢迎他。在瑞典的哥德堡,发生了一次至少有9000多人参加的大规模抗议示威,示威者甚至和警察发生了冲突。这一次,布什到达柏林的前一天,有2万多德国人举行示威游行,德国政府不得不从全国各地调来1万名警察来保卫布什的安全。在莫斯科,尽管在布什下榻地点和必经道路都进行了严密的部署,但还是有300多名俄罗斯人在美国驻俄大使馆前举行抗议示威,并焚烧了美国国旗。26日下午布什抵达法国时,在巴黎和法国西北部诺曼底地区的冈城同时都有示威游行。欧洲媒体以“牛仔总统”、“魔鬼战士”称呼布什,这说明他在欧洲民众眼中至今形象没有得到改善,依然声望不高。
  其实,从示威者打出的标语和呼喊的口号来看,问题并非只针对他个人。在“邪恶轴心”、巴以冲突、伊拉克问题、京都议定书、钢铁贸易、农业补贴、国际刑事法院以及死刑等问题上,欧盟同美国的立场是对立的。
  对于布什此次访欧,似可用“对手”“伙伴”和“盟友”这3个词来解读。
  布什访俄,同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美俄削减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和美俄新战略关系宣言,使美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由“潜在对手”转向“伙伴”。之所以出现这个局面,是两国互有需求的结果。布什政府上台之初,曾一度倾向于把俄罗斯贬为无足轻重的国家对待,但很快就从俄罗斯的战略地位、天然资源、同原苏联各共和国的联系及其拥有的核武器的考虑重新确认俄“国际对话者”的地位。从俄罗斯方面来说,当务之急是发展经济,这就需要西方的投资、技术和援助。既然无法阻止美国独大,不如尝试有技巧地打好外交牌,与美国建立务实互利的关系,以换取美国和西方承诺但迄未兑现的经济援助。俄外长伊万诺夫说,妥协并不意味着俄牺牲自己的利益,反而符合俄的利益,此话并非没有道理。
  不过,美俄两国的战略目标和利益是大相径庭的。美国要竭力保持和巩固自己的世界霸权,绝不允许世界上出现与其实力相当的对手,而俄目前是“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它不会永远甘当美国的“小伙伴”。在迫使俄方就核裁军问题达成协议之后,美又在车臣、俄与伊朗核能合作等问题上向俄施压。此外,在北约东扩、打击伊拉克等问题上,美俄利益也是冲突的。今后它们之间战略伙伴关系是否顺利发展,还取决于双方对各自政治、经济利益的权衡。
  至于布什对德、法两国的访问,则完全是盟友相会。虽然布什在德、法两国都遭遇了街头抗议,但不论是德国施罗德政府还是法国总统希拉克,都强调欧美关系密切、良好。希拉克说,欧洲国家和美国具有共同的价值观,拥有悠久的历史关系,“这是最基本的”。他说,“我们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上有分歧,这是正常的,因为我们的利益不可能总是一致的。”
  虽然美欧是盟友,但当前龃龉颇多。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说,欧洲有那么一些人对美国采取的任何立场都马上予以批评,这在某种程度上激怒了美国媒体,目前美国媒体中存在着一种“反欧洲主义”,每天早上美国的福克斯电视台和报纸都把欧洲人描述成“美国安全政策的寄生虫”。当然,在国际反恐斗争等大问题上,欧美的立场还是完全一致的。
  在冷战结束后的今天,美国担忧“无赖国家”,欧盟担忧“失败国家”;美国外交政策致力于克服美国在军事和安全上存在的“弱点”,欧洲则致力于欧盟的巩固和扩大以及食品安全、气候变化和失败的国家所导致的非法移民、贩卖妇女和儿童等人道主义问题。显然,双方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在此情况下,美国一味坚持自己的国家利益,并强迫别国按它的意志行事,而它自己又拒绝履行有可能限制自己行动自由的义务,这就难免导致同欧洲盟友的利益摩擦和冲突。欧洲对美国单边主义战略意图心存疑虑,害怕自己在世界政治中被边缘化,欧洲民众对美国反感,那也是不无道理的了。
  (本报巴黎5月28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