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抓好环境保护工作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30
第11版(专页)
专栏: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抓好环境保护工作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成都市市长 李春城
  环境保护,是提升城市价值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均资源相对贫乏,在加速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坚持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成都是中国西南重要的中心城市,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地处长江上游,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区之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成都市委、市政府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市大力加强城市环境治理和工业污染防治,切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法制建设。在20世纪90年代,我们实施了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以治理流经成都市区29公里长的府南河为重点,带动整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小区建设、环境建设和生态建设,基本解决了城市防洪、城市污染、城市基础设施落后以及两岸居民的安居问题,遏制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使城市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后,我们继续开展了府南河延伸整治,去年又投入巨资开始实施沙河综合整治工程,以带动我市东郊工业区布局调整,改善东郊生态环境,提升整个城市价值。
  我们还大力开展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按照建设现代、文明、清洁、安全的特大中心城市的要求,把突出城市特色和提高城市品位贯穿始终,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我们着重抓好工业污染防治工作,把工业污染防治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相结合,强化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治理力度,坚决控制新污染,积极治理老污染,取缔关停了一批严重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企业,全市2000个应达标排放的重点工业污染源于2000年底如期实现了达标排放。我们下大力加快生态城市建设步伐,开展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建设工程,全市已有一半以上的区(市)县成为国家级或省级生态建设示范区,自然保护区面积达934.65平方公里,风景名胜区面积达1346.34平方公里,全市现有森林公园8个,森林覆盖率达33%,我们大力加强环境保护立法工作,把环境保护和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通过努力,全市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九五”期间,成都市GDP年均增长10.8%。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91亿元,同比增长13.1%,居西部省会城市第一位。城区空气质量稳定在良好水平,城市地表水质、饮用水水源水质、区域环境噪声达到国家标准,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作为中国46个国家环保重点城市之一,成都已先后7次进入全国前10名,是西部地区率先进入全国前10名的城市。
  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是要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此,成都市必须站在跨越式发展和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战略高度,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贯穿经济建设和社会活动的始终,以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城乡污染为重点,大力开展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求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城乡环境质量,努力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使成都成为我国西部创业和人居环境最佳城市之一。今年,我们决定启动实施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行动计划,力争用两年的时间,将成都初步建设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成都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建设西部战略高地、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平台。我们将打好四大攻坚战:一是着力抓好水污染治理;二是继续加强大气治理;三是大力实施城市建绿工程;四是继续加强城区环境卫生整治。通过切实、有力的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效性和永续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