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在转变观念中拓宽就业渠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31
第1版(要闻)
专栏:

在转变观念中拓宽就业渠道
本报评论员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减员增效,难免有一部分职工下岗分流。做好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的实际行动,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企业、街道、社区和社会各个方面要主动承担的任务。同时,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也应当转变观念,自强不息,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
  “端上‘铁饭碗’,才算再就业。”这种观念影响很深。“大锅饭”、“铁饭碗”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大锅饭”已被打破,“铁饭碗”越来越少。打破“大锅饭”是广大职工的要求,给大家带来了实惠;打破“铁饭碗”,同样是广大职工的要求,是改革深化的必然。认为只有端上“铁饭碗”才算实现了再就业的观念,在现实中是越来越行不通了。
  “自谋职业,低人一等。”这个观念需要转变。这种观念所以产生,是因为在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职工的住房、医疗、养老保险等等都由国家包下来了。现在,随着住房、养老、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改革,国有企业职工和自谋职业者在这些方面日趋平等。旧体制下产生的旧观念应该随着旧体制的破除得到破除。同时,我们还要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历史功绩,就是给了大家自主择业的机会,使我们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特长、兴趣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岗位。每个人应该珍惜这样的机遇,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不论什么样的岗位,只要能发挥才能,为自己创造幸福、为社会做出贡献,就是光荣的岗位。
  “再就业就是重新安排分配工作。”这是一种“等靠要”的就业观。应当看到,我国扩大就业仍有很大潜力,许多地方仍存在着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现象。开拓就业领域,创造就业岗位大有可为,关键是要积极主动寻找新的就业门路。坐等分配安排岗位是不现实的。与其坐等,不如走进市场,看准机会,自己创造就业岗位。创造一个,对自身的价值是一种实现,对社会是一个贡献;创造的越多,对社会的贡献越大。
  “没条件,没本事,没技术。”这种自卑观念应该抛弃。这种状况,即使是部分现实,也是可以改变的。知识和技能从来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实践中靠勤奋学习得来的。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使各个岗位需要越来越多新的技能,在岗的、下岗的,年轻的、年老的,都有一个重新学习的问题;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产生了许多家政服务一类并不需要太多太高专门技能和专业水平的岗位。每个人都可以竞争一番,寻找到合适的岗位。只要振作起来,自强不息,勤奋劳动,就业的机会是存在的,就业的渠道是宽广的。
  强调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更新择业观念,鼓励他们自谋职业,靠自身努力开辟就业门路,绝不是说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个方面可以减轻自己的责任。恰恰相反,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个方面要更加认真地满腔热情地提供帮助,千方百计营造一个再就业的良好环境,千方百计做好再就业工作,引导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信心百倍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满怀希望奔向新的美好生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