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6阅读
  • 0回复

孩子拍广告的忧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31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快人快语

孩子拍广告的忧虑
刘上峰
  打开电视,这样的广告内容你一定不会陌生:一个老头说“今年过年不收礼”,接着一个老太太说“今年过年不收礼的”,最后一个小男孩说“收礼要收×××”;巨大的恐龙化石画面,一个女孩天真地问“我们的牙齿能像它那样坚固吗?”一个小男孩手里高举一支牙膏,高兴地回答“能!因为我们都用×××牙膏”;课堂上回答“思念”是什么,小学生张口就说:“思念是小小汤圆”……近年来,这些为吸引学生眼睛的广告不断被搬上荧屏,小演员做广告已成为“时髦”。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近7万所中小学,约2.2亿中小学生。开发学生用品,巨大的学生市场正诱惑着众多生产商和广告商。时下,越来越多的“精明”商家瞄准了学生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学生广告扑面而来,譬如,药品、服装、牙膏、食品等。然而,许多广告看后总觉得不舒服,雕琢的广告内容,让人听了肉麻的广告词,被安排了的电视画面,这些原本由成人上演的广告内容,如今正被不谙世事的孩子们演绎着。小模特、小演员频频出镜做广告,他们天真、活泼(当然也廉价),虽然容易与学生消费者拉近距离,但在某些不法商家的引诱下,虚假广告也更具隐秘性。尤其是药品广告,有一定风险,就是明星拍也会担心,更何况学生,说不准哪天就要惹来一场官司。
  在利益先行的宗旨下,广告进课堂似乎并不稀奇,但商家是否考虑到这类广告对小消费者的影响,如此“创意”广告宣传,会给涉世未深的孩子们什么启示?再说,小模特、小演员毕竟是在校学生,他们的主要精力就是学习。拍摄商业广告对学生的成长有一定影响,家长和学校都要帮助孩子辨别区分,千万不要一味地为了孩子早出名或多赚钱而不选择广告内容。
  学校毕竟不是简单的卖场,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广告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说还是少用孩子做广告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