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党和政府牵挂 各族人民支援 三亿人次灾民获及时救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29
第11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党和政府牵挂 各族人民支援
 三亿人次灾民获及时救助
  本报讯 一向被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救灾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又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从1994年第十次全国民政会议到2001年底,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救灾资金达282.6亿元,有3亿多人次灾民得到及时救助,有衣穿、有饭吃、有房住的灾区灾民从亲身感受中深切体会到:灾情再大,也大不过党和政府的恩情,大不过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援。
  建立新形势下的救灾管理体制是救灾救济工作科学、高效运作的保障。1994年,“建立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款分级负担的救灾体制”在第十次全国民政会议上被明确提出,迅速推广。目前,全国所有省级财政都列支了救灾预算,地方各级列支救灾资金逐年增加。8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救灾款达282.6亿元,其中地方各级财政投入96.4亿多元,共有3亿多人次灾民及时得到救济,灾区灾民在大灾之后有衣穿,有饭吃,有房住,人人无饥寒。与此同时,民政部还推行了救灾资金专户管理制度,实行专账管理,封闭运行,从根本上解决了救灾款被挤占、挪用和到位慢的问题,为“救命钱”加上了一道保险,使救灾款物真正用到了灾民的生活安排上。
  为了增强对灾害快速反应、紧急救助的能力,经过7年的努力,民政部已建立了省、地、县三级灾情远程通讯网络和灾情管理系统,可在24小时内掌握和处理各地重大灾情信息,大大提高了对灾害的监测、分析评估和趋势预测能力。全国各级救灾应急预案体系正在形成,建立和健全了救灾物资储备制度。目前,全国已设立8个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并储备了近20万顶救灾专用帐篷及大量衣被等救灾物资,部分省、地、县也建立了救灾物资储备分中心。救灾应急预案和物资储备制度的建立,为有效的紧急救助提供了保障。1998年,长江和松花江、嫩江流域发生特大水灾后,各级民政部门及时启动救灾预案和储备物资,紧急转移安置群众1839.3万人,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当年,联合国向民政部多吉才让部长和中科院科学家颁发了“联合国灾害防御奖”,以表彰中国政府在救灾减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刘爱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