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积极稳妥推进改革 切实维护职工利益 武钢主业辅业协调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30
第1版(要闻)
专栏:

积极稳妥推进改革 切实维护职工利益
 武钢主业辅业协调发展
  本报武汉5月29日电 记者龚达发报道:武汉钢铁集团总公司在“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减员增效”的改革中,妥善处理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切实维护职工利益,实现了钢铁主业与辅业的协调发展。实施改革9年来,武钢的钢铁主业职工由112470人减为14850人,年产钢由475万吨增加到708万吨,劳动生产率提高10倍以上,职工人均年收入由4883元提高到18797元;剥离辅业员工76139人,减员46565人,剥离的辅业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15000多元。全公司9年上缴税费182亿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261%。
  武钢从1993年开始进行改革。为减缓改革对职工、社会的冲击力度,他们将改革分为3个阶段进行:第一步对非钢企业实行承包经营,把占职工总数60%的辅助单位从钢铁主体中分离出来。第二步实行法人委托授权经营。第三步从1999年开始,把所有分离企业改制成为独立法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2001年,上缴利润1.13亿元,成为武钢新的经济增长点。
  武钢在改革的过程中,始终注意维护好职工的经济利益,在推行“主辅分离”之初,对分离单位的职工保持武钢“户口”、保持档案工资、保持退休后的待遇,极大地稳定了职工的情绪。对富余人员,武钢没有采取简单地推向社会,而是“先挖渠,后放水”,用发展来安置下岗职工。“兴达公司”是武钢专门安置富余人员的企业。通过开展钢材深加工、餐饮、建筑等业务,安置下岗职工1800多人。近年来,武钢通过兴办第三产业、开展劳务输出等措施,使13925名下岗工人实现再就业。
  针对改革中下岗职工、困难群体增多的状况,武钢在加大激励机制的同时,注意控制工资总额过快增长,用节余的钱建立各种相关保险和基金,适当向困难群体倾斜。他们先后建立起3000万元的扶贫基金、2500万元的职工互助基金、1000万元的残疾人基金等,有效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开展“一人帮、群体帮、接力帮”活动,使特困职工尽快摆脱贫困。
  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改革顺利推进的政治保障。在实施减员增效过程中,武钢各级领导深入职工,开展思想工作。1999年武钢决定整体关闭初轧厂,开始少数职工有抵触情绪。公司领导深入职工家庭,同认识不清、情绪偏激的职工一一谈心,讲明工艺结构调整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武钢全体职工的根本利益,并且对全厂700多名职工进行合理安排,保证了关闭工作的顺利推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