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阅读
  • 0回复

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普通工人,二十余年如一日,勤学苦练、扎实苦干,终于练就了一手焊接的绝活…… 武永合:焊接王国显身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6-05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人生舞台

  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普通工人,二十余年如一日,勤学苦练、扎实苦干,终于练就了一手焊接的绝活……
武永合:焊接王国显身手
王风光
  在冰城哈尔滨,老实、厚讷的他却是个很有名气的人物。他的出名就是因为那双手解决了工业生产中许多疑难的焊接技术问题。别人干不了的活,他能干得很好。此人就是哈尔滨建成集团有限公司焊接小组组长武永合。
  现年47岁的武永合,是1983年夏天到原哈尔滨建成厂正式去做焊接工的。起初,他并不喜欢这种每天同火苗电光打交道的工作,还想再回去搞车工。但一段时间下来以后,他发现焊接中的未知领域很多、有许多问题还需解决时,便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在这方面搞出名堂,我们技术不比别人差,一定要达到国际水准。
  刚来厂时,他的焊接水平远不如他的同伴。1984年4月,哈建厂送武永合等40人参加市里举办的焊工技能培训班。机会难得,在这一个月里,武永合比别人多付出了几倍的工作量。一个操作过程,别人一至两遍就行了,而他往往要操作五六遍。别人听完课就走了,而他下了课还缠住老师没完没了地问。别人晚上回家去了,而他又去找别的有焊接专长的师傅去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全班进行技术考核,过关的只有两个人,而武永合是第一名。
  做高级焊工,仅动手能力强还不行,还须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这一点对那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武永合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他没有退缩,而是在1984年6月毅然走进哈尔滨电机厂技校的进修中专,在1年半的业余时间里学完了两年的焊接课程。1988年9月,时已33岁的武永合又进入5年制工人夜大攻读。在这5年里,他不但认真学完了所有必修、选修课程,而且自己还苦学了英语,毕业时英语水平已达六级。
  越来越精湛的技术,使武永合这个普通工人的价值在不断提升。三类压力容器焊道X光射线探伤片,国家规定允许有10%返修,而武永合却使产品合格率达100%,仅此一项就为国家增加效益上千万元。1997年底,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他带领攻关小组先后解决了薄壁不锈钢板焊接、对接式外罐包装等多项现场工艺难题,开发出5个品种9台奶罐车,为中国工人争了口气。据了解,近年来,武永合结合生产实践提出合理化建议46项,先后实现技术革新14项……
  为了在焊接技术的天地里自由驰骋,武永合付出了很多。为了实验,自己千辛万苦从国外带回的高压锅成了牺牲品;铁屑崩伤了眼睛,肿得只剩一条缝,可他还是从医院偷跑出来,戴着眼镜又去了生产一线……
  20多年来,这位普通工人正是凭着自己这种苦学、苦练与苦干的精神与劲头,在焊接领域不断攀高、创新。他曾获得党和政府多次嘉奖,在“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面前,视技术如生命的武永合说了句很诚恳的话:“现代社会发展得这么快,我这点技术别人很快就会学会,要想一直保持领先,唯有努力、努力、再努力。”(附图片)
  上图为武永合在指导焊接。王喜五 张亮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