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终身教育的课堂——青岛创建文明城市系列报道之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6-06
第2版(要闻)
专栏:

终身教育的课堂
  ——青岛创建文明城市系列报道之三
本报记者 宋学春 李长虹
  1999年6月的一天,居住在青岛市辽宁路的孩子们,在街道团工委、少工委的指导下,成立了社区红领巾理事会。居住在7个社区的1000名孩子自己投票选举了红领巾理事会的执行委员。
  红领巾理事会成立后,陆续开展了“认养树宝宝”、“回收废电池”、“我给村长伯伯出点子”、“慰问孤儿”、“批判‘法轮功’漫画”等一系列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外生活,同时使孩子们的独立意识、互助意识、文明意识等得到了提高。
  青岛市包头路小学的李虹晓从电影中看到一种滚铁环的游戏,觉得很有趣,可现在的小朋友都不会玩,邻居刘大爷对此却很熟悉。由此受到启发,红领巾理事会在暑假组织了“老少同乐”活动。社区里的爷爷、奶奶教小朋友们玩他们儿时玩的游戏,小朋友教爷爷、奶奶玩现在的儿童游戏。在广场上,爷爷、奶奶们教的滚铁环、跳方格、打陀螺等游戏吸引了大批的小朋友,而小朋友们“传授”的游戏机、四轮驱动赛车等也让爷爷、奶奶们乐得合不拢嘴。
  类似的组织和活动在青岛的各个社区比比皆是。青岛市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市民接受教育的课堂,通过创建活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人的进步中推动文明城市创建。
  建家园人人参与
  去年4月6日,青岛兴隆路社区举行“听证会”,围绕一个居民楼因楼外自来水管破裂,导致一年多的时间里18户居民欠下高达7347元的水费、面临停水的问题,房屋开发商、房管办、居民三方唇枪舌剑,由居住在本社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等组成的听证机构一丝不苟,摆事实、讲道理,分清责任,使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人人参与,携手共建”,这种让居民参与管理社区事务的事情,在青岛很普遍,市民们都以参加社区建设为己任。青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王凯所说:“创建文明城市是一个大课堂,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也是提高人、教育人、塑造人的过程,每个市民既是参与者也是受教育者。”
  “我为创建文明城市献一计——金点子征集”活动开展不到半年,广大市民投书献计4780条,半数以上的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实施,如“人民群众旁听人大工作会议”、“在高科技工业园建立海外学子创业园”等“金点子”,如今已变为现实。每年向市民征集“金点子”,如今已成为青岛市动员全民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一项制度。
  在市北区登州路管区,20多名离退休老同志自愿组成了“银发城管队”,常年巡逻在大街小巷,治理非法张贴小广告、非法占路经营等现象。一年来,老人们清理辖区内乱贴的小广告8000多张;制止、规劝各类违法占路经营和扰民行为300余次,并协助执法部门多次抓获非法张贴小广告者。“银发城管队”的行动带动了更多的老人参与,目前已发展壮大到120人。68岁的徐延侨夫妇每天在晨练的路上清理沿途电线杆、树木、建筑物上乱贴的小广告,一年多来,两位老人清理了2000多张路边小广告。
  在青岛大街上,记者见到两个手拿垃圾袋的老人,他们看到哪里有乱扔的垃圾就随手捡起来。上前一问,才知道他们是被中央领导同志誉为“布衣钦差”的青岛市市民文明巡访团成员。他们走大街、穿小巷,对市容环境卫生状况、旅游秩序、商家经营情况和服务态度等进行明察暗访,对不文明行为和现象当场进行劝诫和阻止。3年多来,市民巡访团接受群众来信、来访、来电576次,进行巡访活动420多次,解决有关问题130多个。
  “周日志愿行动”是青岛创建文明城市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青年志愿者行动中,团市委围绕社会生活中市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每周确定一个服务主题。5年来,先后开展了“让社区楼道亮起来”、“我做一夜治安巡逻员”、“擦亮岛城雕塑”、“抢救黑松林”、“义务写春联”、“清除非法小广告”、“集中清理铁路沿线垃圾”、“爱鸟护鸟”等公益活动。青年志愿者还捐款40余万元,在青海建起了2000亩“青岛林”。这些活动成为广大市民投身城市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目前,全市在册的青年志愿者已有11万余人,社区志愿者有3.2万人。
  文明从自己做起
  去年,青岛以迎接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开展了“文明从我做起,提升青岛形象”的大讨论,历时4个多月的时间里,参与讨论的市民达百万人次。大家对青岛人的公德意识、诚信意识、主人翁意识、守法意识、学习意识等各抒己见,审视和剖析青岛人的优点和缺憾。
  青岛建立的市、区、街、居四级教育网络,依托240多所市民文明学校,对市民进行经常性、系统性的教育。结合市民实际,青岛以《青岛市市民文明公约》和“八不”(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不乱倒垃圾、不乱贴乱画、不损害公物、不打架骂人、不酗酒滋事、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为市民行为规范的基本内容,组织市民自觉学习。
  崂山区山东头村有137个坟头需要动迁。动祖坟,在我国农民传统观念中是件大事。文明素质提高后,渔民的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自愿将其中117具亲人遗骨火化后撒入了大海。
  残疾人丁原驰说:“我们残疾人不仅要做文明城市的享受者,也要做文明城市的创建者。”双目失明的丁原驰在助人方面找到了生活的坐标。1999年4月,他自费安装了一部电话,开设了“青年心理”、“残疾人心理”咨询热线,解答了2000多人次的电话咨询。
  营造学习型社区
  青岛市开展的精神文明教育讲座“每周一讲”,至今已达800多期,听众有7万余人次。20年来,每当周日夜晚,许多青年人都聚集在工人文化宫听讲,许多人在这里被重新唤起了人生的信心。去年10月,四方区开展创建“学习型城区”活动,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在众多市民的支持下,目前他们已建立社区学校20多所,开设了家庭教育、健美、中医、保健、英语会话、剪纸、书法、绘画、小足球、法制等20个常设班,居民学员迅速发展到4万多名。学员中,年龄最大的83岁,最小的仅5岁,许多居民家庭都是老少三代或夫妻一起参加学习。
  四方区委书记王爱国说:“创建‘学习型城区’,是着眼于社会文明程度和人的终身发展的需要,在继续搞好社区青少年教育和老年人教育的基础上,将教育的覆盖面扩大到社区全体居民,旨在基本形成以婴幼儿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和老年人教育四大系列为主体的终身教育体系。”
  四方区在海云、海琴、海伦三大广场开办了“学习超市”。首届“四方区学习超市暨社区教育供需见面会”上,区属及驻区60余个单位前来参加,推出40项义务教育科目、104个班次招纳学员,吸引近万名市民参加咨询,1000余名市民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现场报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