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优质服务暖民心——芜湖市行政服务中心便民服务掠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6-06
第4版(要闻)
专栏:

优质服务暖民心
  ——芜湖市行政服务中心便民服务掠影
本报记者 盛若蔚 蔡小伟
  临近下班时间,安徽省皖南医学院基建科的陈国飞匆匆赶到芜湖市行政服务中心建委窗口。“同志,我来办施工许可证。”8号工作人员夏文胜熟练地核对起申请资料,两分钟后,施工许可证交到陈国飞手上。这是5月28日下午发生在芜湖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寻常一幕。
  夏文胜告诉记者,像小陈这样来办理证照的,只要将资料备齐,一般立等可取,当场办理不了的至多10天,比集中办公前最少提前了20天。
  2000年5月,芜湖市政府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审批难、办证难等热点问题,设立行政服务中心,将公安、工商等24个具有行政审批、发放证照等职能的政府部门在中心设立29个服务窗口,集中办公,阳光操作,提供191项行政审批事项的服务,成为全国最早成立此类机构的城市之一。
  中心的运转使市民和投资者深切体会到什么叫“政府提速”。记者看到,在一楼车管所14个服务窗口前,挤满了前来办理各种事务的人。38岁的出租车司机刘琨仅用1分半钟就办完了车辆年审手续。已经忙碌了一天、操着沙哑嗓子的副所长张志跃告诉记者,他们一天要接待3000多人次,办理几十项业务,仅他这个窗口就得接待300多人次。开着“长安小客”的个体老板潘女士笑呵呵地说:“他们啊,再忙再累,从来不推托、不发火。”
  高效、迅捷的办事风格得益于严格的制度约束。一名中心工作人员曾因低头回答群众咨询而被投诉,结果被退回原单位转岗培训。这件事让中心所有工作人员明白了:谁犯规谁受罚。目前,指纹考勤系统、24小时受理、首问负责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建立实施,从根本上遏制了生、冷、硬、推乃至腐败现象的发生,对工作人员的投诉也越来越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