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科普大戏谁唱主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6-06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教科文卫聚焦

科普大戏谁唱主角
本报记者 杨雪梅
  位梦华没有想到自己一个“背着馒头找石头”的地质工作者会成为科普作家。1982年中国地质局地质所研究员位梦华在美国做课题研究的时候有机会到南极考察,那时距中国到南极建考察站还有两年。回国后,他写了一本关于南极的小册子叫《神奇的大陆——南极》,竟然大受欢迎,从此他钟爱上科普,一发而不可收。
  在这次跨越河北、河南、湖北、江西四省的“科普列车老区行”中,有20多个科普专家,他们是来自北京各大学和研究所的教授和研究员,讲课的内容涉及环境科学、天文学、化学、动植物、国防与军事、天文、航空等领域的前沿。从5月15日科普列车从北京出发开始,所经过的每一个老区的县市都要在当地的中学举办科学报告会,神奇的太阳系、生生不息的植物界、富于梦幻色彩的南北极……这些讲座为老区的青少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播下了科学的种子,开启了他们对于身边自然世界的兴趣。
  科普需要大智慧
  科普工作不是一件普通的工作。一个好的科普工作者,一方面要对科学有相当的研究,对整个科学的系统有所了解,具备深厚的科学功底;另一方面还要具有文学的素养,文章写得深入浅出,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这不是一般人能具备的。我们长期以来把科学和文学分得很清楚,仿佛科学家就不善写作,文学家则肯定是科盲,这也是在中国科普大家凤毛麟角的原因。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陈佐忠研究员,专业特长是生态学和草地科学,为了普及生态保护知识专门参加了科普列车。他说,准备好一次科普讲座比写一篇科学论文还要难,写科学论文只要专业人士看得懂就行了,可以大量地使用科学名词和术语,而科普不仅要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而且要准确无误。
  许英是科普出版社的副总编,她说尽管现在科普工作受到了社会的重视,但科普工作者的价值还是难以体现。在一些科研单位,科普是不入流的工作,发表论文可以评职称,晋级提拔,搞科普却什么也得不到。因而很多人不愿意从事科普工作,科普书籍的出版也举步维艰,其实真正的大科学家应该具备将深奥的道理讲得简单扼要的本领,从事科普需要的是大智慧。
  她这一次参加科普列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从这些科普专家中发展一些作为自己的作者,如今她已经有所斩获,真正不虚此行。
  后继乏人值得深思
  令人深思的是,目前像位梦华这样的老科技工作者是我国科普工作的主力军。在中科院系统有相当一部分离退休的老同志。中国科协普及部副部长杨文志说,在中国科学院,有大量的老同志愿意从事科学普及工作,有数据显示,全国离退休科技人员的总数有500万,其中包含着三个令人振奋的“70%”:70%以上年龄在70岁以下,70%身体状况较好,70%愿意继续发挥作用。
  谈起中国的科普大家,人们不约而同想到的是高士其。自此之后,似乎再也没能涌现出更多的为科普工作奉献生命的大家。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特别是对青少年来说,正处在吸收各种知识的时候,此时如果科学不去占领他们的心灵,别的东西就会去占领。
  在刚刚过去的5月,科技成为最耀眼的主角。从第二届科技活动周到科博会,科学被放到了显微镜下,但科学精神的普及、科学思想的传播岂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
  值得庆幸的是,科学普及法正在积极的制定中。在未来的科学普及法中,国家将支持建立专项的科普基金,用于资助科普研究、科普创作及其他科普项目。国家各部门如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农业和环保部门,都将把一定的经费用于科普工作。国家对捐赠财物用于科普事业或者投资建设科普场馆的人都会给予优惠。
  与其抱怨国民的科学素质太低,不如从自身做起。在科普的大戏中,每个人都应该是主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