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那山·那水·那人——访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6-04
第11版(社会经纬)
专栏:兴边富民在行动

那山·那水·那人
——访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丰向红
  在中国最年轻的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周岁生日的前夕,我们来到这里。从贵阳到州府兴义市、从兴义到各个村屯,我们的大巴几乎畅通无阻;窗外望去是连绵的石山,石旮旯里冒出的绿色不绝于眼。黔西南真的变了。
  希望的触角
  在黔西南曾有这么一个传闻:一农户赶两头猪到集市上卖,因道路崎岖,只好请亲戚朋友将猪抬到集市,如此一来,两头猪变成了一头——其中一头变成了脚力钱。
  如今,南昆铁路的建成运营,324国道和320国道的改造,顶兴、兴威公路的建设,“两江一河”航道的整治,兴义机场的兴建,使黔西南的交通状况大为改善。乡亲们出寨不用像过去那样大清早背着背篓走到天黑。无论是外出打工,还是赶集都能坐汽车。公路的触角延伸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希望和变化。
  威舍镇地处云贵两省结合部,原是兴义市马岭区下设的一个偏僻小乡,无水、无电、无市场。上世纪80年代,威舍一家农户开了个小餐馆,只在周日赶场有生意时才开张,因而叫“半家餐馆”。
  1997年底南昆铁路通车后,威舍火车站成为南昆铁路最大的中间编组站。北靠产煤大县盘县,威舍成为周边地区重要资源特别是煤炭和煤制品的交易市场。周边的煤通过汽车运到威舍,再从威舍用火车运到两广和昆明。交通的便利使每吨煤的成本降低了100元。
  扶贫路就是经济腾飞路。南昆铁路使威舍3500多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他们有的进企业进工厂,有的外出经商,人均年纯收入由以前的450元增长到2300元。
  喜人的绿色2000年5月,发展草地畜牧业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项目之一正式启动,全州百万人工草地畜牧业建设的序幕由此拉开。我们来到兴义市绿茵草地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时,碰巧新西兰的畜牧业专家正在给技术人员培训。车间前的露天教室里,摆得整整齐齐的小板凳上坐着厂里的技术人员和慕名而来的农民,一边听一边认真地记着笔记。
  这位专家是新西兰梅西大学农业部主任塔吾教授。梅西大学与绿茵公司签订了帮扶协议,学校派出相关专家来传授技术,公司也派出技术人员去梅西大学进修。“科技的制高点就是经济的增长点”。绿茵公司自养奶牛110多头,并采取以奶牛放贷、农户以牛奶还贷的方式,带动普子村9户农民饲养奶牛18头。每户农民平均半年就可赚得一头奶牛,比过去单纯种地收入高出3倍多!
  醉人的山歌
  在万峰林布依族民俗村听“八音坐唱”、在下午屯的乐立村观看布依族女子高台狮舞表演、在鲤鱼坝欣赏苗族的板凳舞、在岩益乡纳蝉村与布依族小伙子一同打糍粑……与其说自己是一个来采访的记者,不如说自己更像一个陶醉于民族风情的游客。
  安龙县的打凼村是闻名的布依族“文明村”。为把村子建成一个农业旅游村寨,村民们在村长的带领下自己筹工筹劳,建成了石板小路。村里的厕所让我们大吃一惊,里边铺了瓷砖,非常干净,让人想象不出这是在偏远的山村。农闲时,村干部组织村民练习武术、对歌、学习各种政策。打凼村是有名的长寿村,老人的平均寿命80多岁,长寿的原因一是环境好,二是常年练习祖传的武术强身健体。
  即将离开打凼村时远远看见村口古桥上,排着一队穿着整齐的布依族妇女,双手捧着酒杯伴着唢呐声唱着敬酒歌:“眼见客人要离开,布依山村土酒来,没有什么来感谢,一杯米酒表心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