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结构调整富亚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6-07
第4版(要闻)
专栏:

结构调整富亚东
本报记者 禹伟良 赵永新
  汽车驶入西南边陲的西藏亚东县,荒山秃岭渐行渐远,蓊蓊郁郁的茂密森林不时从车窗旁飞过。在为封山育林、禁伐等措施保留了这片高原美景击掌称好之际,我们心中泛起一丝担忧:长期靠伐木为生的群众失去了这个“木饭碗”,生活怎么样了?
  带着疑虑,我们来到上亚东、下亚东、下司马三乡镇采访——几年前,这里的群众收入近四成来自对天然林的采伐。“多亏‘三个代表’督查指导组帮我贷款搞起了牦牛养殖,收入比砍树卖树还要多。”昔日还为收入下降而愁容满面的下司马镇村民巴桑指着30多头体壮膘肥的牦牛,充满自信地说道,“用不了两三年的时间,我就可以还清所有无息贷款。”
  亚东县森林茂密,“靠山吃山”的传统沿袭了千百年。随着国家禁伐、封山育林等政策的实施,砍树人收起了斧头,收入锐减,如何增收成了亚东农牧民群众的首要问题。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亚东县各级领导干部、党员几番调研,增收的突破口落在具有较大开发利用潜力的林下资源:品种多达100余种,其中,像冬虫夏草、雪莲花、红景天等较为名贵的品种就有10余个,群众每年采集量已达76吨。
  要使深藏山中的林下资源变成现金,并非易事。“为解决群众卖难的后顾之忧,我们组织了专题开发小组,带着亚东林下资源产品四处宣传,让世人了解偏居一隅的亚东林下资源;利用50万元的援藏资金兴办了亚东县林下资源加工厂,以‘公司+农户’形式,组织带动群众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大量采集林下资源……”担任亚东县委常务副书记的上海援藏干部许峰如数家珍般介绍起县里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走进刚刚投产运营的亚东林下资源加工厂,正遇上闻讯前来卖虫草的扎尖大嫂。她喜滋滋地告诉我们:“过去,我们只能干等上门小批量收购的小商贩,他们又是压价又是挑三拣四的,我们没法大量采集,也赚不上几个钱;现在,我们不愁没销路了,加工厂在收购过程中也不打白条。”如今,仅林下资源开发每年就可增加群众现金收入100万元。
  在搞好林下资源开发的同时,亚东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和家禽养殖业。通过典型示范、提供农资与技术服务等政策支持,全县蔬菜大棚由过去的不足50个发展到现在的200余个,面积达到19000多平方米,大棚蔬菜种植一年就可增加群众收入达50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