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农民的“文明生态”新概念——海南实践“三个代表”促进农村巨变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6-09
第2版(要闻)
专栏:“三个代表”在基层

农民的“文明生态”新概念
——海南实践“三个代表”促进农村巨变纪实
中央新闻单位采访团记者 宣宇才 董洪亮 夏欣 高建进
  海南农民常把“生态”这个文绉绉的词挂在嘴边;海南干部常接到农民这样的信和电话:“请把我们村列入‘文明生态村’的创建点!”这是记者在海南采访的突出印象。
  在海南,近千个“文明生态村”如星星之火,正在形成燎原之势。海南人说,这是一件最能体现党员干部实践“三个代表”的漂亮事。
  “文明生态”不仅仅是修路种花
  记者是不知不觉中走进琼山市大湖村的。在一棵大榕树的浓荫下坐定,抬眼看见树梢上挂着记载古木“出身”的小木牌。环顾周围,一条条水泥花砖小路伸展到农舍,而这一切被数不清的热带花木衬托得一片明丽。
  这宜人的田园景致是在“文明生态村”建设中村民们共同创造的。几个村民抢着说:这两年全村挖了1.5万立方米的土填平脏水坑;修了700米环湖路、600米巷子路,设了8个公共垃圾桶;以前横七竖八的电线埋到地下布网;家家安了电表、修起标准厕所;村上还第一次有了文化娱乐室……有的村民对迁走牛栏、猪栏想不通,等到一切就位,一拍自己的大腿说:没想到这样一搞,村子会这样卫生、这样好看!
  环境美化了,不等于实现了“文明生态”。琼山市瑶城村的党支部书记说:“不管老百姓富不富裕,光搞单纯的美化环境,会把好事做成了花架子。要引导村民发展生态经济;经济发展了,还要跟上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生态文化。”这里党员干部学习实践“三个代表”有一个最大的共识:不去刻意追求速度和做不到的规划,但要让“文明生态村”做到“三多”:花草树木多,文明新风多,农民收入多。
  “文明生态”建设关键要能带来实惠
  在“文明生态村”的建设中,海南许多地方都把种养和加工当作一条生物链来设计,使上游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或副产品,被下游的生产过程利用。如推广“三联通”的沼气池、大面积修建标准化三级无公害厕所等。
  琼海市是博鳌亚洲论坛落户的地方,这里的卫生环境越来越好,经济水平也一年一个样。市、镇党员干部李文广和黄心柳说,琼海市强调“宜种就种”、“宜养则养”,把经济发展和生态优化融为一体。比如长坡镇文子村的低洼地多,水稻产量低,被列为“文明生态村”建设点后,村干部请来专家指导,很快调整农田结构。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山坡椒胶果,水养稻菜瓜,池塘鱼虫虾,林荫地养鸡”,边角地还种上了椰子、槟榔,农民生产效益可观。村民吴中冠以前种水稻,家庭人均年收入也就2000元左右。农田调整后,他承包荒地建菠萝园,今春一下子收入36万元。现在,他又用这笔钱修起高位虾塘。
  “我们欢迎‘文明生态村’,是因为它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实惠”,许多农民由衷地说。
  “文明生态”对“生态文明”的超越
  在海南,“文明生态村”以前叫“生态文明村”,那时人们更多关注的是环境建设。如今“文明”和“生态”这么一颠倒,就给“生态文明”的概念融入了“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的新内涵。
  正是“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在海南农村的广泛开展,使农民在关注生态的同时,开始关注自身经济发展与精神文化追求。这是实践“三个代表”赋予海南农民的新视野,它最终带给农民的是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
  在文昌市,记者随意在椰树参天的东阁镇福田村下车,一些老人正在自家的花前树下纳凉。村民邢诒应说,我们也像城里人一样晨练、下棋、打球、跳舞、散步,吃、住、行的条件越来越好了。一位叫邢伍的老婆婆拉着记者的手说,她侨居法国几十年,去年才回到家乡养老,远在巴黎的儿女看到这里这么好,十分放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