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魂系乡里为民生——追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勒县塔孜洪乡党委书记陈庆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6-09
第1版(要闻)
专栏:

魂系乡里为民生
  ——追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勒县塔孜洪乡党委书记陈庆生
本报记者 张忠
  东出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城3公里,一片黄土台地上,很不显眼地树着一块白杨木牌,上书5个黑漆大字:陈庆生之墓。迎面,一排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和成片的沙枣树与之为伴,为这里平添着几分肃穆和庄严。
  陈庆生,1963年11月生于南疆边陲重镇疏勒县,1980年参加工作。1987年至2001年的15个年头里,他辗转工作于疏勒县牙甫泉镇、阿拉甫乡、塔孜洪乡,先后担任镇粮站主任、乡长助理、副乡长、镇党委书记、乡党委书记等职。2001年7月21日,陈庆生为抢救落水群众英勇献身。
  2002年1月,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追认陈庆生同志为“优秀乡(镇)党委书记”。3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他是我们的好兄弟好书记”
  在疏勒乡间,许多维吾尔族群众至今仍深深地怀念着他们的好兄弟、好书记陈庆生。
  塔孜洪乡塔西力克村的维吾尔族老大娘阿孜汗·比吉克一提起陈庆生,便泣不成声。阿孜汗的老伴死得早,儿孙又不在身边,她独自耕种着6亩地。去年5月,陈庆生下村检查工作,看到老人正吃力地为地里套种的西瓜挖引水渠,连忙走上前去,扶起弓背干活的老人,接过铁锹挖起沟来,直到满头大汗地挖好一条十几米长的引水渠,又帮着阿孜汗下了西瓜种。陈庆生面带愧色地对老人说:“您这么大年纪了,还在地里干活,是我的工作没做好啊!”他找来村干部,一起商量如何帮助阿孜汗老人。此后,村里专门组织了青年志愿者,帮助老人干农活,忙家务,落实西瓜销路等事宜,让老人安度晚年。
  陈庆生牺牲的消息传到塔西力克村后,阿孜汗老人不顾年老体衰,硬是让人搀扶着赶到县城。目送着陈庆生的灵车,老人哭喊道:“陈书记,你帮我种的西瓜,连尝都没有尝上一口啊!”
  “好人是不会被埋没的。”说起陈庆生,牙甫泉镇1村农民巴拉提·依提力斯的眼圈倏地红了:“每当想起陈书记,我在田间地头的活儿就干不下去了,我想念他!”陈庆生到牙甫泉镇任书记后的一天,为了解民情来到巴拉提家。看到他家房舍破旧,陈设简陋,一家8口人日子过得艰难,从此,陈庆生成了巴拉提家“主事的兄弟”,大小事情都要过问。每到春耕季节,他总要到巴拉提家里来,给他送来化肥,帮他垫款买各种生产资料。在陈庆生的帮助下,巴拉提一家的日子慢慢好了起来,他还用卖棉花的钱买了一头母牛,现在家里已经有了4头牛。
  牙甫泉镇8村村民吐地·阿巴斯原在镇里搞个体运输,生意不景气。陈庆生了解情况后,上门指点吐地摆脱困境。他带着吐地来到一片荒废的芦苇塘前:“养鱼有市场,你试试吧!”为了帮助吐地养殖,陈庆生出面到县水产场为他担保,赊购了鱼苗和雏鸭。两年后,吐地卖鱼卖鸭挣了2万多元钱,两个女儿靠这个钱上了大学。1999年春天,陈庆生又来到吐地家:“我建议你投资办个砂场,带动村里贫困户共同致富,好瓜要大伙一起吃才甜哩!”陈庆生为吐地勘察了一处建筑用优质砂场,并帮他办妥了各种手续。砂场开工后,吐地优先招用了本村6个特困户农民,接着又先后安排邻村30多个贫困农民进场采砂。如今,这些贫困农民中的许多人已经摆脱了贫困,其中7户盖上了新砖房。两年里,吐地一家靠砂场挣了8万元钱,开始过上了小康日子。
  “脱贫致富要抓到实处”
  疏勒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水,是当地农民的命根子。在牙甫泉镇,流传着一个陈庆生“治水”的故事。
  该镇19村和邻近几个村共同使用的库山博依渠是上千户农民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可水渠远离主干渠,又穿过一段很长的沙性地,蒸发和渗漏都很严重,1000立方米的水到了19村的地里,只剩下300立方米。由于水的制约,这里的农作物产量很低,农民生活艰难。
  “脱贫致富要抓到实处。不解决水的问题,群众脱贫无望!”乡亲们的困境,像一根无形的鞭子,鞭策着陈庆生马不停蹄地忙碌起来。他数十次跑地区、县城,争取立项和资金。1998年,库山博依渠防渗工程开工了,陈庆生和农民们一起修渠、刨土、推车,饿了就在工地上就着凉水吃个馕。次年,防渗工程竣工,哗哗的渠水在水泥渠面上流过,农民们情不自禁地在渠堤上点起了篝火,跳起了“刀郎舞”。水渠防渗后,19村和邻近3个村的粮食亩产由原先的200来公斤提高到了300至400公斤。农民们感激为他们办了“天大的实事”的陈庆生,亲切地把库山博依渠称作“书记渠”。
  2001年2月初,陈庆生从牙甫泉镇调任塔孜洪乡党委书记。该乡2000年人均收入只有850元,贫困面达80%以上。怎样让乡亲们尽快脱贫致富?经过实地调查,陈庆生发现,塔孜洪虽是个缺水地区,但如果能把宝贵的水资源用在刀刃上,提高农业效益仍大有可为。针对近年来棉花价格下跌幅度大的状况,陈庆生提出:调整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业。为了改变过去种得多、管得少的现象,经陈庆生倡议,乡里确定了每周一次的“浇水日”,这一制度沿袭至今。2001年,塔孜洪乡新种石榴树5000亩、杏树3000亩。
  塔孜洪乡离疏勒县城和喀什市区近,陈庆生提出了建设城镇“菜篮子”的计划。这里的农民祖辈很少种菜,阿拉库尔恰村党支部书记乌买尔·牙生有些顾虑。一天早上,陈庆生来到村里,和乌买尔一起算细账:大白菜每亩可收4000公斤以上,一亩能卖800多元,而种玉米,最好的收成每亩也不过210元左右,哪个更能让农民增收?“为了群众致富,咱得多闯几条路啊!”这天,陈庆生和乌买尔一起细细地落实了蔬菜种植的种子、技术和资金问题,忙到天黑才放心地走了。
  从传统种植模式中走出来的农民们很快尝到了甜头。2001年,塔孜洪乡人均收入比上年增长250元。
  “庆生是个忘我的人”
  1992年底,疏勒县选拔一批懂维、汉两种语言,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到边远乡镇工作。当时,陈庆生刚从工作了5
  年的牙甫泉镇调回县里,听到消息,他主动报了名。“孩子这么小,家里刚安定下来,窝都还没暖热,你又要到乡村去?”这回,陈庆生的妻子陈金辉实在有点想不通了。看到妻子不高兴,庆生动情地说:“金辉,这几年在乡下工作,维吾尔族乡亲对我很好,我是真的想为他们多做一点事情。”
  1993年春灌季节的一个傍晚,阿拉甫乡的引水主干渠因凌汛突发决口。春播在即,滴水贵如油啊!乡里的干部群众记得,第一个跳进刺骨的冰水里,组织大伙打桩、拉篷布墙、抛沙包的就是时任乡长助理的陈庆生。经过4个多小时的奋战,决口堵住了,可陈庆生累得连堤坝都爬不上去了。
  也就在这天晚上,离阿拉甫乡60多公里的县城里,陈金辉做了几个丈夫爱吃的菜,和儿子俊先一起守在餐桌旁,庆生说好今晚要回家的。可左等右等,总听不见楼梯口熟悉的脚步声。等到晚上10点多,娘儿俩实在饿得不行了,便胡乱扒了几口饭。儿子躺在母亲的怀里睡着了,梦中还在哭闹:“爸爸不要先先了!”
  “干起工作来,陈书记总有股子忘我的劲头。他每晚能睡5个小时就算不错了。”令塔孜洪乡副乡长艾斯克尔记忆犹新的是:2001年4月中旬的一天,半夜突然刮起了大风。当时,棉花刚刚种下三四天,风声就是命令,陈庆生连忙叫起艾斯克尔,下村组织群众抗灾,把被风刮起的薄膜一块块重新埋上。那一晚,他们连续“转战”了5个村子,返回镇里时,天色已经发亮。
  也是这年4月的另一个大风天里,托万库拉克拉村村民阿依提拉·肉孜家发生火灾。陈庆生闻讯赶到现场,只见阿依提拉家堆满秸秆的饲料棚里火光冲天,火借风势,扑向相邻的牛羊棚圈和对面的正房。危急时刻,陈庆生拿起一桶水浇在身上,冲进了已被火封锁的棚圈。当陈庆生将牛羊赶出来的瞬间,棚圈在腾空而起的火光中倾坍了。
  2001年7月21日中午,骄阳炙烤着疏勒大地。正在塔孜洪乡卡塔苏盖提水库大堤上歇息的陈庆生,猛然间发现离堤几十米处一条机动小木船突然倾覆,船上乘客全部落水。“快救人啊!”陈庆生边喊边跑,第一个跳入了水中。堤上的乡干部、农民和游人也纷纷下水,向出事地点游去。
  落水的5名女教师和4个孩子得救了,可精疲力竭的陈庆生却沉入4米多深的水底,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7月疏勒泪雨纷飞,声声“庆生”让人心碎。陈庆生牺牲后,远乡近村的上千名父老乡亲自发前来为他送行。他们送走了一位舍己救人的英雄,一位十几年如一日殚精竭虑为人民谋利益的好干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