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提高公民素质 提升城市文明 上海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6-10
第1版(要闻)
专栏:在“三个代表”指引下

提高公民素质 提升城市文明
上海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编辑点评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上海市委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结合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以提高公民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积极探索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上海人民在倾力打造光华四射的现代化大都市的同时,也在改写着自身。上海的实践告诉我们,倡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行为规范和思想舆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能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本报上海6月9日电 记者吕网大报道:从’99《财富》全球论坛年会、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到前不久举行的亚行年会等一系列会展活动,使上海一次次成为全国和世界的聚焦点。目睹改革开放给这座东方大都市带来的一切,国内外宾客由衷赞叹:上海的变化太快了!
  上海的巨变,是历届上海市委坚持不懈抓两个文明建设的结果,是上海市民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的结果。按照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上海要“交出两份新的出色的答卷”的要求,上海市委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德治国,积极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将它作为新世纪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近年来,上海着眼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开展了“上海人形象大讨论”和“面向新世纪上海人精神大讨论”,全市上下形成一种共识:除了要以发达国家为参照系数实现各种经济指标外,必须攀登思想道德文化发展的新台阶。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社会更加注重按国际通行规则办事。市民素质如何,城市文明程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强弱。
  上海把广大市民的广泛参与作为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在百万职工下岗再就业和百万居民大动迁的过程中,开展了“学科学、学知识、学技术”的“三学”活动,数百万人参加了各类业务培训和学习,通过“自愿、自费、业余”学习,先后有200多万市民参加了上海市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190万人获得等级证书;50多万市民参加外语等级考试。“三学”活动对提高劳动者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上海的广场文化活动,参加者达数百万之众。通过“百万市民看上海”、市民规范教育以及抓好出租车、医院、邮电等“窗口”单位,规范行业职业道德等活动,有效增强了市民的文明意识,改善了城市形象。
  群众性的自我教育活动,促进了市民素质的提高。有100多万市民参加、黄菊同志任名誉会长的志愿者队伍,是上海规模最大的群众团体。百万志愿者坚持“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宗旨,活跃在上海的各个角落,为社会提供智能和体能服务,弘扬了社会新风。近年来,他们在全运会、残运会、《财富》全球论坛、APEC会议等重大活动中的出色服务,展示了上海市民的良好素质。由厂长经理、专家学者和法律从业人员等组成的“开业指导”志愿者服务团,则专门为下岗待业人员进行投资、管理和法律等方面的指导。
  上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始终坚持从市民的切身利益出发,把精神文明建设与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把文明小区、文明社区创建列入市政府的实事工程,从居民小区的卫生、绿化、治安做起,从扶贫帮困、解决再就业、邻里互帮等着手,开展各种便民利民活动。目前全市3500多个居民小区,半数以上达到了文明小区的标准,已有2/3的市民生活在文明小区之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