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起来——跨区机收闯出农机新天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6-10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起来——
跨区机收闯出农机新天地
卓宏勇
  5月下旬,湖北襄樊的小麦已是一片金黄,到了最紧张的抢收期。但是据气象部门预告,除偶尔有几天放晴外,在此后20多天内该地区将持续阴雨。要是前几年靠一家一户农民个体的力量收割,小麦非烂在地里不可,但是今年这里的农民不用担心,来自陕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江苏、安徽、宁夏等8省区的5000多台联合收割机齐聚于此抢收小麦,几天之内即可收割完毕。正在地头从联合收割机上卸下新打的一袋小麦的一位农民高兴地说:“跨区机收后,我们再也不用挥舞着镰刀在烈日下抢收小麦了,现在是干部田间转(组织协调)、农民地头站(收粮食)、机手满头汗。”
  农业部预计今年参加跨区机收小麦、水稻的联合收割机将突破18万台,跨区机收小麦、水稻面积将达到1.6亿亩。今年参加跨区作业的收割机将从农业部开通的“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上及时获取全国各地机收市场信息、机具需求情况、合同签约情况、机收工作进度,实现农机在全国范围内由南向北、自东向西有序流动。5月下旬长江中下游的安徽、江苏等省的跨区机收小麦已拉开了帷幕,6月初参加全国小麦跨区机收的联合收割机将进军河南,中旬转战河北,下旬西征山西和陕西,然后兵分两路,一路进入甘肃,一路北上内蒙古、天津,7月初将完成全国80%的小麦跨区机收任务。
  跨区机收经过7年的实践,已经摸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和农机服务产业化之路。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是一家一户如何实现机械化?一台联合收割机贵的要20多万元,便宜的也要几万元,一家一户根本买不起,即使买得起,一年只用那么几天,也造成了资源闲置。有人据此认为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阻碍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实现。然而,跨区机收却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之路,它通过各种类型的农机服务组织、农机专业协会、农机大户等组建跨区机收作业队(公司)替农民收割小麦、水稻,每亩收取一定的服务费,收割完南方的可以转战北方和西部。这样既提高了农机利用率,又在全国范围内充分实现了农机资源的优化配置,解决了以家庭生产为基础的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了起来。据统计,自小麦跨区机收以来,全国小麦机收水平已达到70%以上,北方小麦机收更是超过了80%。但是应该看到,跨区机收还只是处于农业机械化比较低的水平上,我国只有小麦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水稻的播种机械化只有4.5%,收割16.7%,玉米的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加起来还不到2%。我国的机械化仍然只局限于产中的耕、播、翻、收阶段,产前的种子和产后的加工机械化水平更低。因此,跨区机收代表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种趋势。
  农机跨区作业,使农业服务渐趋产业化,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实现了利益的再分配,对农机手有利,对农民也有利。2001年参加跨区机收小麦、水稻的联合收割机总数达到17万台,按每台平均作业收入2.5万元测算,为全国机手增加收入42.5亿元;由联合收割机收获稻、麦效率高、成本低,每亩可比人工收获少投入20元,按跨区作业总面积1.5亿亩测算,可为农民减少劳务支出30亿元。
  据农业部农机化司副司长黄明洲介绍,我国农用车、联合收割机、拖拉机的存量资产有2800亿元,跨区作业使农机在市场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我们应该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把跨区机收当作一个产业来经营。要鼓励农机服务组织创新,加快培育跨区作业中介服务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大力扶持各种类型的农机服务组织、农机专业协会、农机大户等组建跨区机收作业队(公司),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组织形式,不断提高跨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