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商务印书馆:走过一个世纪的足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6-04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商务印书馆:
走过一个世纪的足音
孙晓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企业,今年适逢105年华诞。
  商务印书馆的105年,同时也就是中国现代出版的105年,这其中,商务又是最主要的引导者和建设者之一:她第一个倡导联合集团式的结构并率先付诸实施;最早尝试对外合作出版——与英国泰晤士报社协议印行《万国通史》;第一个系统介绍西方学术论著;第一个创办现代意义上的一系列杂志……这个1897年由七八个年轻人,3750元现大洋开办起来的企业,到上世纪30年代,图书销售额已占全国出书总额60%以上。业务发展的前30年,几乎每年都有外地分馆或办事处成立的消息,除上海主馆外,国内有武汉、北平、沈阳等30多个分馆,海外有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分馆。更难得的是,商务不光在出版领域拓展,还涉足图书馆、教育、电影、机器制造、广告等业务,事实上就是非常成功的集团化运作。新中国成立后,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中国第一本现代汉语规范字典——《新华字典》、第一本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第一个与国际著名出版机构合作出版工具书,海内外5家商务印书馆联手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合资出版机构。
  前清翰林张元济1902年接受邀请加盟商务,并试图以此实现其“盖出版之事,可以提携多数国民,似比教育少数英才尤要”的理想。新文化运动以降,北京大学和商务印书馆一北一南,当之无愧是中国现代文化界的双子星座,如果说站在前台的北大是在思想上引导,在慷慨激昂地诉说,那商务则是一位无言之师。商务对几代学人的影响,无疑是通过它的出版物来实现的,商务通过出版做到“几乎使每一个读书人都得到恩惠”。从《华英初阶》到《新华字典》,从《天演论》到《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从《马氏文通》到《商务印书馆文库》。马建忠、王国维、陈寅恪、冯友兰的学说通过商务劳作而传于世,赫胥黎、亚当·斯密、康德等的著作,首先通过商务印书馆的介绍从而为国人所知。
  由于商务印书馆在中国文化界不容替代的名气和地位,也由于1914年商务毅然撤回日方股份一事。1932年年初,日军飞机几次轰炸商务印书馆,总馆厂100余亩土地上的建筑悉数夷为平地,侵华日军海军陆战队司令盐泽幸一直言不讳:“烧掉闸北几条街,一年半年就可恢复。只有把商务印书馆这个中国最重要的文化机关焚毁了,它则永远不可恢复。”侵略者没有想到的是,商务印书馆挺过了国难,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恢复出书,在战时依然保持着日出一书的规模。1954年,商务迁到北京,任务之一是“出版西方非马克思主义的学术著作”,这在当时严峻的形势下变得极其艰难。尽管如此,商务以研究马克思主义来源为经纬,串起一系列学术名著。
  回首商务的100多年,令人叹服的是她屹立百年不倒,每一次浩劫过后都能迅速伸展并恢复元气。茅盾先生在商务印书馆80周年时为之题词:“世事白云苍狗,风涛荡激,顺潮流左右应付,稳度过,滩险浪急。”100多年,屡仆屡起,回首这段历史,不得不为商务的文化传承而叹服。
  新时期开始了,1993年北京、香港、台北、新加坡、吉隆坡5家商务共同投资在北京成立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9年,商务成立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2000年,商务印书馆着手建立连锁经营网络,已陆续在上海、武汉等地筹建商务印书馆专卖店;2001年,与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合作,正式启动商务印书馆辞书语料库及编纂系统,力图探讨和打通传统出版媒质与电子化时代的接序和传承……一步一个脚印,商务戒骄戒躁、厚积薄发。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百年老店如何应对?商务的方略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从这几年的准备,就很显出这家百年老店的功力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