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莎士比亚日在中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6-04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莎士比亚日在中国
裘克安
  2002年5月25日是莎士比亚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纪念活动在首都对外经贸大学举行。
  近年来,我国莎士比亚研究成果斐然,如《新莎士比亚全集》、《莎士比亚全集》、《莎士比亚经典名著译注丛书》。后两种都是修改补充朱生豪译本的修订译文,使读者能够更准确和更完整地了解和研究莎士比亚。最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绿原翻译的《爱德华三世》和《两位贵亲戚》,这两剧是近年英美莎学界裁定其中含有莎士比亚手笔的作品,以前已有过孙法理的译本。其次,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张泗洋主编的《莎士比亚大辞典》。这部1500多页的大书收集了有关莎士比亚及其著作和著作的演出历史等丰富的资料。此外还有郑士生等主编的《莎士比亚故事全集》上下册、汤真译英国奎勒—库奇改写的《莎士比亚历史剧故事集》英汉对照本。笔者主编的《莎士比亚注释丛书》已由商务出版到了29种(共计41
  种)。此外,散见于各种学报和杂志上的莎研文章难以统计,中国莎士比亚研究成果可以说是相当丰富。
  为纪念莎翁,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近日还在北京演出了《威尼斯商人》,对此大家兴趣盎然。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喜剧演员王景愚曾出演过两百多场的《威尼斯商人》,在其中饰演夏洛克,他对夏洛克一角的喜悲转换、对比的巨大戏剧性颇有理解。青艺导演林荫宇介绍了台湾大学外语系和戏剧系在排演《威尼斯商人》时的情况,特别提到以讽嘲的态度饰演鲍西娅一角的矫情做作的不同方法。戏剧评论家林克欢指出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一剧中文化误解、文化偏见、文化歧视、文化冲突等因素的重要性。大家提到,英国剧团只用了五车道具,达到多样场景的效果,手段经济而高效。他们处理演员的形体表现出色。夏洛克一角是此剧的“戏核”,他在法庭一场中,突然摔倒安东尼奥,准备割肉,使人印象深刻。有人说,演出和改编莎士比亚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保守主义的,或称博物馆式,即追寻莎士比亚时代的演戏方式;另一种是对莎氏原作采取质疑或者颠覆的态度,作出创新的解说。只要不是故意歪曲原作,采取后一种方式应该是许可的。还有人说:莎士比亚在本剧中几次让夏洛克说出令人同情的话,就是对他以前戏剧中犹太人反角(如马洛《马耳他的犹太人》中的巴拉巴斯一角)的“颠覆”。看莎戏,读莎诗,可以看到人性的复杂性和人们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观点变化,趣味无穷。
  其实莎士比亚是雅俗咸宜的。希望以后多举办像莎士比亚日这样的活动,多引进国外的莎剧演出。(作者为莎士比亚学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