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突查乡镇小煤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6-11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安全生产万里行

突查乡镇小煤矿
新华社记者 何天文 本报记者 孙海涛
  6月6日是国务院安全生产检查组在贵州检查的第三天。汽车往山里越走越深。带路的贵阳市花溪区副区长田平指着一条更陡的岔路说:“里面的矿井都经过了验收。”
  “看看去。”此时已近13时,没吃午饭的检查组还要往里走。
  花溪区燕楼乡小里田煤矿矿主得知检查组是来检查他整改后的安全情况时,高兴地说:“这还得感谢区里当初逼着我整改。”
  以前,这只是个年产2万吨的小矿,采用落后的巷道式采掘,煤靠人工用竹筐拉出井口,井下通风不畅,没有备用电源,随时可能发生危险。经过一年多的整治,现在已采用先进的壁式采掘、卷扬斗车运输,装置了通风、防爆设备,配齐了经过培训的瓦检员、安检员和生产矿长,年产量可以达到6万吨。
  检查组逐项进行了检查。见黑板上画着矿井平面图,检查组叫来几个矿工,让他们一个个解说。哪里是风道,风门起什么作用,遇有危险怎样自救,矿工们回答得清清楚楚。矿工刘恩学说:“每周五领工资前,我们都要学习一小时安全知识。”
  从煤矿和乡里签订的安全责任书中得知,乡里已不再收取煤炭税费,一律改由区里收取,这部分产生的乡财政最后由区里转移支付。这使得乡镇从此不再重收费、轻管理,而一心一意抓安全。
  一天下来,检查组这才信服了区里早先的汇报——去年,花溪区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已由25人下降到4.1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