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紧跟时代大潮——潍柴职工感悟“三个代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6-11
第4版(要闻)
专栏:“三个代表”在基层

紧跟时代大潮
——潍柴职工感悟“三个代表”
中央新闻单位采访团记者 蔡小伟 孙献涛 单保江
  山东省潍坊柴油机厂,一个有50多年历史的国有企业。个人的大悲大喜,企业的兴衰沉浮,使工人们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着更深切的感悟。
  四年两重天
4年前,潍柴厂区大路两边,堆满了销不出去的柴油机;企业亏损严重,职工6个月没发工资。全厂人心浮动:潍柴,还能不能迈进新世纪的门槛?
  今年5月,记者在这里看到了另一番景象。6170、8170船用柴油机供不应求,几十家大主机厂的领导亲自带队携款,上门要货。
  今昔对比,恍如隔世。1998年以来,潍柴销售收入已连续4年年均递增20%。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6.6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7亿元,利税1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今年1—4月份,上述指标同比又增长了110.8%、84.6%和369.37%。这不凡的业绩让人振奋,更让人沉思。
  活力从何来
  全国劳模、高级技工陈宝昌告诉记者,只有按“三个代表”的要求,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厂子才能跟上时代的大潮。
  1998年6月,潍柴最困难的时刻,年仅37岁、却在国际市场摸爬滚打了12年的谭旭光担任了厂长。新班子带领1.3万名职工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他们首先实施了销售重点的战略转移,集中力量开拓工程机械市场。大厂挤不进去,他们就先从小厂抓起,当年在工程机械市场的配套量就增长了47.68%,以此为基础,很快就成为国内骨干工程机械厂家。从1998年至今,潍柴在工程机械领域的配套量每年翻一番,到去年达到10000台。他们狠抓产品质量,1998年9月,砸毁了300台机体废次品毛坯,1999年又确定当年为质量年,严肃处理质量事故,确保出厂的每台机器都是精品。
  过去,一台新机型从设计到投产,一般需要两三年时间。而去年他们开发8170柴油机仅用了三个月。国外同行深为叹服,可是他们不知道,为了赶进度,设计人员晚上常睡在办公室的沙发上,一线工人把盒饭带到车间里吃。
  与此同时,企业各项改革全面展开:管理部门由36个压缩到17个,管理人员从原来的1550人精简到640人,一线工人则保持相对稳定。企业机制变了,人们观念也变了。去年,全厂在岗职工人均收入首次过万元,比1998年增长85%。4年新建17万平方米住宅,2400户职工乔迁新居。
  与时俱进攀新高
  在潍柴最困难的时刻,山东省委、省政府等各级领导多次亲临潍柴,送来了关怀和温暖;当潍柴事业日渐红火的时候,他们又殷切鼓励:抓住机遇,做强做大,争当中国动力第一品牌。
  近年来,潍柴先后与名牌大学联办了动力工程硕士研究生班、工商管理硕士研修班,培训技术和管理骨干数百人次,同时输送人才出国培训,为企业腾飞奠定了基础。今年,他们将投入5亿元,抓技术开发和扩大生产能力。他们的目标是,“十五”期间,年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利税5亿元,出口创汇1亿美元,在国内10吨以上重型载重车柴油机领域居于主导地位,在装载机领域确保6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中速船用柴油机领域稳居70%的市场份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