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治工作开展还不平衡——整治集贸市场需再加一把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6-11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治工作开展还不平衡——
整治集贸市场需再加一把火
本报记者 李丽辉
  人们居家过日子,少不了要去集贸市场。饭桌上的肉蛋菜,家里用的小商品,相当一部分是从集贸市场采购来的。然而,对很多消费者来说,集贸市场是个让人既“爱”又“怕”的地方。消费者喜欢集贸市场购物方便、价格便宜,但不少集贸市场又使消费者缺乏安全感。
  消费让人难放心
  消费者的这种担心并不是多余的。从近年来有关部门查处的假冒伪劣商品案件中,有不少就发生在集贸市场。人们记忆犹新的掺有矿物油的“有毒大米”、“注水肉”、“甲醛水发海产品”等,都出自集贸市场。还有一些以集贸市场形式经营的小商品市场,利用人们图便宜的心理,假冒名牌服装、箱包、化妆品等随处可见,质量极差,消费者买回去用不了几天就坏,有的甚至根本不能用。一些集贸市场成了假冒伪劣商品的集散地,藏污纳垢的庇护所,消费者失去了安全感,群众意见很大。
  此外,由于集贸市场经营摊位多、管理较为分散,一些经营者便混水摸鱼,故意瞒报、少报经营额,大量逃避纳税。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集贸市场非整治不可。
  清理“污垢”不手软
  为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给消费者创造一个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国务院把集贸市场专项整治作为今年继续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点之一,工作自年初开始在全国铺开。专项整治集贸市场的范围,主要是指由一个主体开办、多个主体入场进行商品交易的有形商品交易市场,包括各类工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及中药材等商品交易市场。记者从国家工商总局了解到,今年以来,各级工商管理机关在公安、卫生、药监等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下,进行了集贸市场摸底排查清理、商品质量抽查和集贸市场打假治劣专项执法行动等工作。各地工商部门共确定重点整治地区201个,重点市场504个,全面开展了整治工作。共清理各类集贸市场22487个次,取缔无照经营61089户,取缔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摊位21449个,取缔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窝点1349个,查处各类违法案件52396件,案值53930万元,罚没款11188.28万元;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案件95件。
各级税务机关也加强了对集贸市场税收专项检查、调整定额、清理漏征漏管户、建账建制等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国重点整治的11个地区共抽调税务执法人员40226人次,检查市场8755个,检查经营户607593户,查补税款1.48亿元。
  突出重点 标本兼治
  全国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比如,各地整治工作开展不平衡,有的地方对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上不够重视,工作上抓得不够紧,缺乏一定的力度和深度;有的地方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有效的领导及协调机制,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尚待加强;还有的地方对本地区整治情况缺乏全面了解,沟通情况不够,信息反馈不及时。
  针对这些情况,市场监管和执法部门加大执法力度,重点整治辐射面广、群众反映大、假冒伪劣等问题比较严重的集贸市场;重点查处集贸市场内与工农业生产和消费者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假冒伪劣食品、农副产品、日用工业品、重要工农业生产资料、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家用电器、建筑和装饰材料等商品,使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更好成效。
  集贸市场秩序的好坏,关系到千家万户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这项工作,要予以充分重视,抓紧抓好。有关部门要通力配合,在继续严厉打击集贸市场上假冒伪劣、偷漏税款、破坏社会稳定等违法违章行为的同时,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集贸市场规范化管理,使集贸市场切实做到守法经营,让消费者放心满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