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365”:农民的方便窗——磐安“三个代表”学教活动记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6-11
第6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365”:农民的方便窗
——磐安“三个代表”学教活动记事
本报记者 陈鹏
  “五一”长假的一天,一对中年夫妇冒雨来到浙江省磐安县新渥镇的“办事窗口”。他们是该镇金山村的黄莲菊夫妇,计划第二天到广州做药材生意,需要办理流动人口证明。原担心节假日可能办不成,还想找找熟人,没想到10分钟就办成了。
  “365办事窗口”是磐安县在“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新鲜事。它服务了群众、转变了作风,受到群众广泛欢迎,都说是个好办法。
  “结婚证”引出“办事窗”
  磐安的“365办事窗口”,得从一个结婚证说起。2001年农历正月十三,该县胡宅乡秘书去了县城开会,横路村青年周军泉想在那天登记结婚,就只好跑到县城从县民政局领申请表,再跑回乡里办手续,很麻烦。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开展后,胡宅乡领导带队到偏远的前山村蹲点调研发现,村民到乡里办事,碰到经办人外出,经常白跑,既费事又费神。
  农民不满意的,我们就要想办法改。乡党委、政府大胆探索乡镇内部机构设置改革,决定开设“365办事窗口”。从乡干部中抽出3人,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同时对他们进行交叉培训,使每个人都能尽快掌握为农民办事的政策、法律和业务知识。“365办事窗口”职能包括办理婚姻登记、户口迁移、申领居民身份证、计划生育证明、劳务输出证明、来信来访接待、农村政策咨询等,做到天天有人值班,随到随办,开通“4701365”热线电话,保证随时有人接电话。
  从2001年2月8日这一天起,这个只有10平方米的“厅”,成为最受老百姓欢迎的地方,因为“厅”里的一名值班员掌管了乡政府里的6枚印章,基本上能365天直接办理与老百姓直接相关的事情了。
  变“一职一岗”为“一专多能”
  胡宅乡的“365办事窗口”“开业”仅10天时间,接待农民近200人,办理各种证件208份。“4701365,需要服务找政府”,这句话在全乡迅速传开。
  胡宅乡的这一窗口,引起了磐安县委的高度重视。县委书记刘树枝实地检查了胡宅乡“365办事窗口”的情况,与当地干部群众座谈,详细了解了每个办事环节、办事程序。大家普遍反映,“365办事窗口”的设立,树立了党委、政府的好形象。过去是农民找人办事,现在是干部等农民办事,过去跑二三趟办不了事,现在随时办理;过去办事要多头找人,服务分散,现在是一站式办事,提高了办事效率;过去乡干部“一职一岗”,互不相干,现在“365办事窗口”干部“一专多能”,提高了干部素质。
  群众需要什么,欢迎什么,我们就应该推广什么!磐安县决定,在2001年3月10日前,全县20个乡镇都要设立服务窗口,为农民服务,并做到一年365天,每天从早上7点半到晚上10点,都有人值班。只要符合办事标准和条件,随到随办,并提供预约服务,办急事、急办事。
  4月的一天,新渥镇新渥村药农卢忠德种植的贝母秧苗遇到虫害,他挖了一丛禾苗赶到“365办事窗口”请教,把平常以办证件为主的女办事员弄了个措手不及。女干部立即把情况向镇农技站反映,农技站的技术员赶来,教会了他除害的办法,药农称心而回。新渥镇党委从中得到启发,把“365办事窗口”与镇农技站开设的“庄稼门诊”联合起来,为农民释疑解难。
  一“窗”开 百“窗”亮
  乡镇开设“365办事窗口”为农民办事,也对县级职能部门带来冲击。磐安县委因势利导,要求机关各部门以方便农民群众办事为前提,转变观念,下放权力,在窗口实现办事权的统一。
  2001年起,磐安县的20余个涉农部门开设了“365办事窗口”,并与乡镇联动,建成一个完整的群众至上的服务网络。简便、实用、高效、廉洁成为“365办事窗口”的代名词,备受群众的欢迎。一年多时间里,磐安县20个乡镇及20余个部门的“365办事窗口”共为群众办理各类证件16296件次,其中2994件是在双休日办理的,665件是晚上办理的。
  2001年6月,金华市委专门派人到磐安乡镇详细考察后,及时作出全面推广的决定。目前,金华全市已在97个乡镇设立了“365办事窗口”,为150多万群众创造了便利,一场改变观念、转变作风的变革已经在金华各地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
  金华市委书记汤黎璐说:“我们把开设‘365办事窗口’作为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中一项重要整改措施来抓。因为这是权力运作公开化的有效形式,是转变乡镇干部工作作风、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和质量、改善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
  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评价说:“事情不在大小,关键在于有没有意义,在于有没有真正地服务百姓。‘365办事窗口’做法确实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